首页 > 精品赏析 > 盛世佛缘一叶佛心照世间|18秋

盛世佛缘一叶佛心照世间|18秋

盛世佛缘一叶佛心照世间|18秋

 

佛像由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人们认为是“抚慰心灵”的艺术作品。佛像因其所具有的那种独特的神圣与庄严感,深深吸引着广大的投资和收藏爱好者,收藏队伍不断扩大。

近几年来,金铜佛造像在各大拍卖市场中受到了藏家们的大力追捧,成交价格屡创新高,成为拍卖会杂项专场里表现最为出色的板块。

此次秋拍,特推出三件重器,供众藏家先睹为快!

1

盛世佛缘一叶佛心照世间|18秋

2869

明永乐 官造木胎金髹药师如来佛坐像

出版:《中国佛教寺庙宝藏-散华聚念》(应真藏,2014 年)112-121 页。

Wood Stuffed and Gold Painted Sitting Statuary of Medicine

Buddha

Emperor Yongle Period of Ming Dynasty

H 93 cm.

Estimate: RMB 5,000,000-6,000,000

盛世佛缘一叶佛心照世间|18秋

局部图

盛世佛缘一叶佛心照世间|18秋

局部图

本件明代早期药师佛木雕塑像,拥有两大主要特色:第一,明代永乐官造皇家风格;第二,博物馆级典藏精品,一级文物。

盛世佛缘一叶佛心照世间|18秋

参阅图

居庸关过街云台佛像

一、北京元代居庸关云台下部劵洞中之顶列五尊佛像,及两侧坡面并排五尊浮雕佛像,大头高髻,肩宽腰壮,气势宏伟,系明代早期永乐官造佛像风格的雏型,多数「大明永乐年施」铜鎏金佛像的原始基型均脱胎于此。本尊木胎髹金漆药师佛坐像的风格特点亦极为相似,是典型明初永乐官造佛坐像的风格,体型硕大、雕工精美、整体髹金漆,皇家风范具足!从技法看,明代早期造像以汉式传统雕塑技法普遍兴盛,其面容端庄祥和,身姿灵动自然,雕塑艺术之美无可言表。而将汉式的衣装和审美趣味,融以藏系佛像的准确比例和写实技法,使得明代初、中期的佛教造像呈现繁荣局面,其艺术风格也成为佛教造像艺术中独特的一笔。此尊药师佛造像即有藏系佛像的艺术表达形式,也有明显的汉地装饰艺术元素。其袈裟裸露右肩,披挂左肩,是对佛及师僧修供养时“偏袒右肩”的穿法。区别于外出游行或入俗舍时的披通肩穿法。顶螺髻是佛陀宝相一个重要的特征,髻上饰摩尼宝珠,喻佛法与佛德。《三藏法数》载:梵语摩尼,又云末尼,华言离垢。此宝光净,不为尘垢所染;若以青物裹之投水,水色即青;红黄赤白,亦复如是。谓等觉菩萨无明之惑将尽,位居十地之上,其随类现形,化用自在。故以摩尼宝轮对等觉位也。因此,摩尼宝珠被视为消灾、吉祥的象征,以祈求幸福平安,并解众生于贫苦,与药师佛之愿完全符合。佛像面容平静祥和,五官端庄,气质自然流露,使观者自心生敬意。身体挺拔端直,手足纤具饱满,尽显贤善之相。手掌向上置膝上,右手食指与拇指捻一枣核形药丸,是明清时期汉传药师佛标准化的造型。药师佛为甘露医王,在东亚地区极受信徒崇敬。他以法药解救人天,脱出生老病死、悲忧苦恼,因此,无论是立或坐,一手持药罐是他最常见的特征。药师佛在菩萨身时,曾发过“十二大愿”,以解除众生现世的苦痛,赐予安乐而令众生无有匮乏;并引导众生于菩萨道,使修行者不缺减戒,不堕恶趣。

盛世佛缘一叶佛心照世间|18秋

台北鸿禧美术馆藏品

明成化 释迦牟尼坐像

盛世佛缘一叶佛心照世间|18秋

大都会美术馆馆藏

明永乐 佛

二、这尊药师如来佛坐像制作材质为木胎,胎体厚重硕大,刻画生动传神。造像表面并髹以金漆,更显庄严辉煌的气势,极具宫廷风格。木胎金髹工艺历史非常悠久,艺术内涵博大精深,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因木胎佛像虽然精美,却因各种原因保存因难,故以髹漆,即有装饰功能,又能起到保护作用。光润亮泽的质感,细腻流畅的纹路,以及时间划过留下厚重的光泽感,是木质佛造像独有的气蕴,其品相完美,实为明代佛教造像的雕塑精品,博物馆级典藏精品,足以被评为一级文物!

盛世佛缘一叶佛心照世间|18秋

参阅图

释迦牟尼坐像 永乐年间

盛世佛缘一叶佛心照世间|18秋

明尼亚波利斯博物馆藏

明永乐 木胎漆金不空成就如来佛像

2

盛世佛缘一叶佛心照世间|18秋

2870

清康熙 铜鎏金观音菩萨坐像

Gold Plated Copper Sitting Statuary of Kwan-yin

Emperor Kangxi Period of Qing Dynasty

H 18 cm.

Estimate: RMB 1,800,000-2,200,000

盛世佛缘一叶佛心照世间|18秋

故宫博物院藏品

盛世佛缘一叶佛心照世间|18秋

 

佛教是对生命意义的一种阐释,对存在与消亡、善良与丑恶、苦难与幸福种种对立观的客观理解,以及对“过去、现在、未来”的宇宙宏观见解和领悟。佛教中“佛陀”意指“觉悟者”,是徹底觉悟真理而得到智慧的人,有“功能妙智,道登圆觉”之意。“佛陀”是佛教信仰的中心,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大乘佛教出现,僧侣信徒开始依据佛经的记载来塑造并且供奉“佛陀”的形象。

盛世佛缘一叶佛心照世间|18秋

 

佛教及造像艺术由其发展源头印度开始,向亚洲各国传播,并以两条路线为其主要传播路径。一条是由印度向南流传,及至斯里兰卡和东南亚各国。盛行于东南亚地区的部派佛教独尊释迦牟尼,认为他是一位伟大的宗教导师,因此,他成为造像艺术的重要题材。另一条则向北行进,由印度循着丝路,通过西域传往中国,进而影响了中国周边的东亚国家。各国的佛教造像艺术,在这两条线路的传播过程中,因艺术、文化、审美等方面发展出不同的样貌,却也在相互交流菩萨道精神、互动之中交互影响,呈现出多姿多采、异彩纷呈的佛教造像。大乘佛教认为佛陀,在宇宙间有如恒河沙数,是不可计量的。在过去、现在、未来,不同时间中,不同空间中,三世十方世界中,有千千万万的佛,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是一个多佛的世界。

“菩萨”也即为佛陀的前身,大乘佛教讲的菩萨道精神,是强调慈悲利他、不捨世间,也因此“菩萨相”是沉稳、慈祥、静和、姣好的气质。这尊清代康熙壬戍年间,所制铜鎏金观音菩萨坐像,工艺精巧,做工精细,装饰华丽。其莲花座为束腰仰覆式,莲瓣饱满秀长,制做精致。观音面容秀美文静,头带五叶花冠,冠上一化佛。眉目间嵌一东珠(东珠,满语为“塔娜”,是产于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及其流域的野生珍珠,质地圆润硕大,色泽晶莹透澈。因以天然形成,无植核等培养工艺。得之不易,弥足珍贵。清朝统治者把东珠看作珍宝,用以镶嵌在表示权利和尊荣的冠服器物上,除表示身份,也显现皇家权威,尽显高贵奢华。),更增添眼波祥和的气质,也符合佛陀“三十二相”中“眉间白毫相”的特征。体态自由,身姿挺拔秀丽,身着天衣绸裙,衣褶线条流畅,帛带绕身,翻卷自如,增添动感。左手置胸前,右手垂于腿上,结“说法印”,双手手心各执一莲茎,莲花齐肩开放,呈三种不同形态,含苞、盛开及凋萎,象征佛法三界证悟“过去、现在、未来”。封底刻十字交杵纹及少有红漆,座后刻有汉字铭文「大清康熙戊辰年丙辰月戊子日诚」。造像整体神态生动传神,躯材匀称合度,雕刻娴熟,装饰繁缛,鎏金亮丽,总体给人雍容华贵的皇家气韻。清康熙时期藏系佛像多比例匀称,颜面端正,造型优美,细部雕饰精致。且在清代金铜造像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对后期金铜佛造像有着深远的影响,现存典型的清康熙造像市场中并不多见,是藏家所追逐的对象。

3

盛世佛缘一叶佛心照世间|18秋

2871

明嘉靖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

来源:北京文物商店旧藏。

Statuary of Sakyamuni Buddha

Emperor Jiajing Period of Ming Dynasty

H 52 cm.

Estimate: RMB 3,500,000-4,500,000

盛世佛缘一叶佛心照世间|18秋

 

释迦牟尼(Śākyamuni),意为释迦族的贤者。姓瞿昙(Gautama),名悉达多(Siddhārtha),公元前五六三年,降生在北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净饭王及摩耶夫人家中,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位印度王子。关于他的传说非常之多,相传悉达多一出生即能下地行走,令人惊奇。更惊人的是,他每行一步地面就出现一朵金色莲花,托其双足。向四方每行七步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开口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成年后,其贵为王子,身处上层社会之中,生活方式必然奢贵,悉达多却有悲天悯人的胸怀,不纵情于五欲之乐中。对人世间生老病死的苦恼十分不解,为求答案,毅然放弃身份。离宫、剃发、换服,摒弃身外之物,只依素朴。苦修其身、磨砺其志,对抗身心内外各种魔障,最终觉悟证道。这些传说为其成佛因缘增添了不少神话色彩,之后人们将这些传说以故事的形式加工、提炼,也成为佛教传播,易于人们接受的一种方式。

盛世佛缘一叶佛心照世间|18秋

 

释迦牟尼在一生四十多年孜孜不倦,以人的躯体传法过程中,将人对衣食住行的需求及欲望压制到最低状态。这不应用朴实形容,而是极限。因此,释迦牟尼成为佛教信仰中心的核心人物,被佛教徒及信仰佛教的人们视为伟大的宗教导师。为纪念释尊,人们依据佛经的记载来塑造并且供奉他的形象。佛教向北经西域传入中原,佛造像的风格也在传入、继承、创新、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艺术风格也从外来向内在持续改变,最终形成汉传佛造像在佛像艺术中的独特风格与地位,并影响极为深远。

此件释迦牟尼佛造像拍品,体量较大,通高半米左右。身姿呈跏趺坐,双手平放于膝之上,结禅定印,属佛造像基本造型。头饰螺发,顶饰宝珠,胸前饰佛祖心印——“卍”字符。其面庞宽厚,敛目低垂,神态肃穆、慈祥、温和,使观者内心平和安静,自然升起崇敬之感,对佛陀结印静坐,深沉禅定,有一种真实的体悟。其上身着通肩式袈裟,下身穿汉式束腰裳裙,衣料质感表现得十分真实,衣纹褶皱、质料垂感,从线条、纹饰、贴合度等方面,刻画得流畅、精美、得体高雅。佛像整身鎏金,时过境迁,光泽依然内含生辉,衣纹錾花精美繁华,工艺水平极为高超,可见非一般民间工匠可以制作。整体艺术风格属汉传佛教造像风格,面容气质以及塑造手法有典型明代中晚期特征,又从其用材、制作工艺,型、纹刻画等方面,可断定此尊释迦牟尼佛造像是当时期的一件艺术精品。且最大遵循并表现佛陀“三十二相”的身貌特征,“三十二相”是因佛陀长劫修习善行而感得,所具有的庄严德相。足下安平如奁底、足下千辐轮相、手足指长胜余人、金色光其相微妙、两足下两手两肩项中七处满、身端直、肩圆好、颊车如师子、眉间白毫相如兜罗绵、顶肉髻等,与此造像十分吻合。

拍卖预告
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