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赏析 > 面对生死别离,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赵孟頫

面对生死别离,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赵孟頫

“十二月间,长儿得嗽疾寒热,二月十三日竟成长往,六十之年,数千里之外,罹此荼毒,哀痛难胜。

 

虽明知幻起幻灭,不足深悲,然见道未澈,念起便哀,哭泣之余,目为之昏,吾师闻之政堪一笑耳。”

在元至大四年(1311年)二月二十七日,写给老师中峰明本的信中,赵孟頫如斯哀诉。

面对长子之死,即使长年研习佛法,晓知世事无常,生死因果皆为幻灭,可是赵孟頫依旧无法抑制心中的悲痛,哭至目昏。

面对生死别离,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元五代朝臣,追封为魏国公,谥号文敏。

时间回到一年前,即元大至三年(1310年),朝廷急召赵孟頫回京赴任翰林侍读学士。此时,赵孟頫已经五十七岁,尽管心中有诸多不愿,也只得奉旨前往。

面对生死别离,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赵孟頫

赵孟頫自写小像

事实上,多年来的官宦生涯,赵孟頫早已将“仕途”看透,如早前的《承教帖》中,赵孟頫就曾请教老师中峰明本“功名利禄”之事,皆浮云尔。

面对生死别离,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赵孟頫

赵孟頫《承教帖》

承教“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之说,无他,只是一个无是无非,无管无不管,没义味之极,当自有得,一切葛藤、一切公案,皆是系驴橛的样子耳。

 

和上大慈悲,而弟子日堕在尘埃中,孤负提警之意。面发赤背汗下。
面对生死别离,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赵孟頫

中峰明本(1263-1323)

明本禅师,元朝僧人。号中峰,法号智觉,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门下弟子多是达官显贵。赵孟頫与其妻子管道升皆以师礼之。

而老师的教诲,使其“面发赤,背汗下”,终至顿悟。原来世间一切苦闷烦忧,都是源于计较利害得失。如若超脱于外,自然不会再受羁绊。

只是,赵孟頫万万没料及,此次赴京上任,竟会导致长子赵亮,因舟车劳顿,水土不服,不幸病逝。其三十六岁结婚,又遭“晚年丧子”,自是刻骨铭心,悲恸不已。

看透官场的赵孟頫,终究也无法坦然面对家人的生死离别。

「1」

赵孟頫悼念亡子

在赵孟頫年谱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二月二日,寄书札故友李衎,深怀旧谊。十三日,长子赵亮病亡,孟頫悲痛不已。二十七日,作楷书《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以悼长子赵亮(由亮)。

提到赵孟頫为亡子,恭楷抄写了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以作悼念。

而在给老师明本禅师的信中,也言及此事:

今专为写得金刚经一卷,附便寄上,今先担其柩归湖州。伏望慈悲,与之说法转经,使得证菩提,不胜至愿。此子临终,其心不乱,念阿弥陀佛而逝,若以佛语证之,或可得往生也。

赵孟頫将此经书,寄予明本禅师,请其为亡子“说法转经”,以期得证菩提。而明本禅师,当时为幻住庵修习临济宗高僧,对于赵孟頫的大悲,便将这部《金刚经》诵读百遍以超度赵公子的亡灵。

此后明本国师又加持作跋,并将经书交于幻住庵僧侣,让其请当时国内最为顶级之经坊“杭州众安桥北杨家经坊”刊刻,不惜成本,只为功德纪念之用。同时也希望赵孟頫能够每每观此佛宝,得到解脱。

此刊刻本,经近千年,存世孤本,竟得以流传,实是佛缘使然。可惜卷前刊刻的《金刚经》正文今已湮没,只剩高僧明本手书之刻经跋语与末尾的韦驮像叙说着赵孟頫的千年往事。

赵孟頫雅好抄写佛经,众人皆知,然以其手写佛经上版刊刻的记载则从未见过,是迄今唯一仅见的赵孟頫相关文物,为稀世之宝,千年圭珍。此外,赵孟頫寄给明本的《金刚经》写本,据载,曾为清朝内府所藏,见于《石渠宝笈》著录,可惜今时则早已不知所踪。

面对生死别离,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赵孟頫


元代 赵孟頫发愿 《金刚经》

一念莲花开·敦煌写经及佛教艺术专场

北京荣宝2018秋季拍卖

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跋。

(元)释中峰明本撰并书。

(元)至大四年(1311)赵孟頫发愿请刻。

释中峰明本出资。

杭州众安桥北杨家经坊刊刻。

存世孤本。

99×28.4 cm.

RMB: 180,000 -250,000

面对生死别离,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赵孟頫

面对生死别离,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赵孟頫

明本禅师将此事整个缁过都写进这段跋文之中,其中关于刊刻的语句原文摘录如下:

“兹承翰林侍读学士赵公为长子七一舍人,年十六岁,遂尔云亡,乃手书是经,远自燕都寄来,求脱子于既迷,导神于仍悟者矣,予于是焚香批阅过百遍,其笔力谨严,端庄粹美,虽须菩提引于二百五十比丘,会世尊于给孤园,以诸花香围绕供养之盛,殆为无比也,因卷而收之,付卞山幻住庵, 永远流傅。”

题跋中亦提及赵孟頫所抄经书,笔力谨严,端庄粹美。而明本亦擅书法,为禅门书家,其书虽初学王羲之,但自成一格,几乎无法则可循。明代陈继儒在《书画史》中称明本"书类柳叶,虽未入格,亦自是一家"。

面对生死别离,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赵孟頫

 

卷后有刊刻此部佛缁之刻经坊杭州众安桥北杨家经坊,曾出现在碛砂藏版画当中,学界对那幅版画的刊刻年代颇有争论,有说是元,有认属为南宋。如今看来,碛砂藏版盘的刊刻年代应该可以定到元初了。

因此,该跋语对于研究杨家经坊之历史也有十分重要的文物价值。

面对生死别离,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赵孟頫

「2」

赵孟頫与《金刚经》

赵孟頫笃信佛教,所恭抄佛经甚多,尤其《金刚经》,可考者,累有十多次。足见赵孟頫其人,所书佛经,并非纯为追求书法艺术,而是虔诚的信仰使然。

亡子故去,哀写此卷《金刚经》,希望为子祈福。然而,对于赵孟頫而言,竟祸不单行。皇庆二年(1313年),赵孟頫又痛失幼女,再度悲不能胜。

面对生死别离,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赵孟頫

赵孟頫《幼女帖》

“孟頫不幸,正月廿日幼女夭亡,哀怀伤切,情无有已。虽之死生分定,去来常事,然每一念之,悲不能胜。兼老妇钟爱此女,一旦哭之,哀嚎数日,所不忍闻”

 

“近写金刚经一卷,却欲寻便上衲……甚望师父一来,为亡女说法,使之超脱,伏惟仁者慈悲,惠然肯临,幸甚。”

从《幼女帖》中,可知赵孟頫在幼女夭亡后,亦写了《金刚经》,希望其能够早日往生。

不同于寻常人写经,赵孟頫崇信佛教,研习佛理不辍,所以他在为长子、幼女写完《金刚经》后,还特地书信中峰明本,询问《金刚经》佛义。而且赵孟頫在每次接到老师的书信后,都要“焚香拜望”。

如祖顺《中峰和尚行录》记载:

“公(赵孟頫)后入翰林,复遣问《金刚般若》大意,师答以《略义》一卷。重天目中峰之道,每受师书,必焚香望拜。公每见师所为文,辄手书,又画师像以遗同参者。”

很快,爱妻管道升在遭受数次打击后,竟也撒手而去。悲乎!

孟頫得旨南还,何图病妻道卒,哀痛之极,不如无生。酷暑长途,三千里护柩来归,与死为邻。年过耳顺,罹此茶毒。

 

“虽畴昔蒙师教诲,到此亦打不过,盖是平生得老妻之助正卅年,一旦丧之,岂特失左右而已耶!哀痛之极,如何可言!”

面对接连的生死,赵孟頫只能让自己从佛教中需求解脱,安放苦痛,除了抄经,亦作法事。

如《尘事帖》所载:

“五月十日老妻忌辰,一如前议,命千江庵主主持,了普度一事。只作一昼夜,日诵《法华》,夜施十灯十斛,兼三时宣礼法华忏法。”

「3」

赵孟頫与中峰明本

尽管中峰明本的年岁,比赵孟頫还小九岁,可是从二人的书信往来中,不难得知,明本禅师是他的精神导师。

早在大德四年(1300年),明本来到苏州,结庐居住于阊门之西五余里的雁荡。郡人陆德润闻禅师之名,施松冈数亩,建平江幻住庵,时任江浙儒学提举的赵孟頫即为之题匾额曰“栖云”。

而且,有传言建造此庵时,冯海粟炼泥,赵孟頫搬运,明本亲自涂壁,建成草堂三间。

前文提及,赵孟頫每次接到禅师的书信,都“焚香拜望”,这就不难理解,赵孟頫会不遗余力书写明本著《怀净土诗》一百零八首并作跋语。

“右《怀净土诗》者,中峰和上之所作也。诗凡一百八首,取素珠之一周也。予尝为书其全稿矣,兹特采其要者再为书之。悯群生之迷涂,道佛境之极乐,及其成功,一也。”

赵孟頫与明本二人书信往来,探讨禅法,而赵孟頫论到真切处,更是常“悲泣垂涕,不能自已”。此外,赵孟頫的夫人管道升以及哥哥、儿子,都信奉中峰明本,也有匪浅交契。

赵孟頫在去世前半个月,写给中峰明本的最后一封信《疮痍帖》中,终于勘破生死,言道“固是无可深悲,但人情世端自不能已耳”,“人谁无死,如空华然”。

面对生死别离,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赵孟頫

赵孟頫《疮痍帖》

在赵孟頫过世后,中峰明本在“对灵小参”中,也说赵孟頫“虽有冠世之才却不为其所惑,而能于生死大事孜孜参究,如同山林中的老僧寂然忘却世缘尘累。”终其一生,即“以积劫之事系于真情”。

「4」

结语

赵孟頫一生,先为功名所累,后又接连面对生离死别,老年丧子,幼女夭亡,老妻又病逝长往。

所幸长年在老师中峰明本以佛法予“训诲”下,“以积劫之事系于真情”,最终得以勘破,顿悟“人谁无死,如空华然”。

事实上,宋末元初,赵孟頫也只是华夏万千士子中的一个缩影而已,在面对国破家亡,生死离别,除了以佛法寻求解脱,又当如何处之。

笔者亦尝想,这件由中峰明本国师亲自诵读百遍并加持做跋,为赵孟頫专属定制的《金刚经》刻本孤本,想必一定曾触及赵孟頫双手之余温。而赵孟頫每日烛下亲自诵读该佛门法宝时,又会因世事沧桑,有怎样的感慨万千?

千年圭珍,缘者得之。

面对生死别离,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赵孟頫

 

参考资料:

纪华传:赵孟頫与中峰明本禅师

何欢欢:赵孟頫的佛教因缘

元▪释明本▪天目中峰和尚广录▪附录/禅宗全书

拍卖预告
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