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赏析 > 【北京荣宝22春拍】中国骨董精品赏析(一)

1.jpg




中国骨董及工艺品


  预展时间及地点  

7月22日-7月23日

北京嘉里大酒店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号)


  拍卖时间  

7月24日(周日)16:00


  拍卖地点 

北京嘉里大酒店 C厅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号)




2.jpg

3.jpg







4.jpg

5.jpg

3050 明崇祯    青花折枝花卉石榴尊

H20cm  D22cm

RMB:100,000-120,000

说明:崇祯时期青花瓷器的工艺水平非常高超,被宋应星赞誉为「上品细料器」。这一时期瓷器的诸多纹饰蕴涵浓厚的文人气息,题材之特别,内容之丰富,均开一代未有之奇。明代青花瓷器在中国青花瓷中影响深远,不同年代的不同青花钴料都能很好地适应中国绘画的各种题材。明晚期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对青花瓷的需求较大,尤其是崇祯(1628-1644年)时期的青花瓷器,在近几十年来更以其丰富的纹饰内容、充满生活气息的实用种类和潇洒而不失细致的笔墨意趣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收藏者的目光。


此件明崇祯青花折枝花卉石榴尊即为典型。造型成稳大气,胎体厚实有压手之感,器壁线条柔和。釉面白中泛青,青花发色明翠,浓淡有致。外壁器身绘制折枝花卉,描绘细致入微,高超娴熟的绘画技巧尤见功力。拍品青花发色明快,画面布局疏朗有致,甚为难得,颇值众藏家珍视。











4.jpg

6.jpg

3051 明万历    五彩花果纹盘

D18×18cm  “大明万历年制”

RMB:200,000-250,000  










4.jpg

7.jpg

3052 明崇祯七年    五彩海水龙纹盘

D26.5cm

RMB:1,200,000-1,500,000

来源:

1.美国旧金山收藏家Philip Wood1986年得于夏威夷。

2.佳士得纽约拍卖2010年3月26日第Sale2297/Lot1350号。

参考:

1.《中国陶瓷全集》,1981年上海出版,第21章“景德镇的彩瓷”,第50号。

2.《上海博物馆与英国巴特勒家族所藏十七世纪景德镇瓷器》122页,彩图29。

3.《英国大威德美术馆与维多利亚博物馆藏堂名款瓷器》,帝王年号篇,第31页。

4.《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著,彩图77。

5.《中国瓷器上的罕见款识》(《Rare Marks on Chinese Ceramics》,Ming Wilson,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London 1988,pp.3091,no.5),1988年伦敦大威德基金会出版,第3091,第5号。

6.《五彩名瓷》,叶佩兰,42页,图56。

7.《王府款瓷器》,冯小琦,14-15页。

8.《台阁佳器》林叶强,第1号。

9.《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图录说明》(《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CATALOGUE AND ILLUSTRATED SUPPLEMENT》,伦敦皇家艺术学院,1935-1936年。)第164、184页,图1950。

说明:明代崇祯时期瓷器很少带款,官窑更是如此,而此件即为带款官窑。在耿宝昌所著的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就引用了这个类型的款识。这个款识是既有时间也有地点还有人物,可以说极为独特和珍稀。

「赵府」指的是赵王的封地,赵王是由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册封的二十四个诸侯藩王之一。封地河南安阳,由于地处中原这样重要的地理位置,所以赵王的政治地位也很重要。“赵府造用”款瓷器,是明朝宫廷专为赵王府定烧的瓷器用品。


根据底款“甲戌春孟”推断,此盘应为明崇祯七年初春,朝廷提供给赵王朱常谀府第的器物。此盘纹饰以釉上红、绿、黑、黄及孔雀绿彩所绘。盘心为一正面龙纹,由波涛中跃至云际,龙脊鳍作锥状。四周辅以波涛海水怪石江崖环绕。外壁绘二龙戏珠、火焰、杂宝纹。盘心绘云龙纹,龙呈正面像,趾爪锋利,盘虬有力,其鬓须拂动,气势凛然,画面线条流畅,涂绘准确。底足露胎,胎质坚硬、厚重,底款为“甲戌春孟赵府造用”青花款识,观其青花呈色深暗、且略有晕染,当为明崇祯年间之青花材料上品。


这种带有明确纪年的崇祯时期的官窑龙纹盘非常罕见!目前看有青花和五彩两种。五彩的目前已知存世的只有6件,其中4件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威德基金会、法国吉美博物馆,第5件原为瑞典私人收藏,曾参加1935-1936年英国伦敦举办的“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后经德国纳高拍卖流入中国,为中国私人藏家所有。第6件即本拍品,最早来源于美国旧金山收藏家Philip Wood,他是1986年得自于夏威夷,后于2010年3月26日佳士得纽约拍卖会拍出(Sale2297/Lot1350)。


这是一件馆藏级的艺术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物收藏价值。此盘从装饰风格及施彩特点都带有晚明时期的典型特征。龙的形象披头散发、眼神迷离、苍老憔悴,反应出了崇祯时期社会动荡、人心飘摇的时代风貌和悲观气息,与大多数中国工艺品端庄秀丽的风格不同,这是极少的可以透出悲观情绪的工艺作品。也许正因如此,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成为了几大著名博物馆的馆藏珍品。由于此类器物传世稀少、断代精确,被各大博物馆作为崇祯时期官窑的标准器而显得弥足珍贵,且现有品像相比北京故宫等藏品而言相对更好,当之无愧为博物馆级收藏品中的佼佼者。










4.jpg8.jpg


3053 明    洒金蚰耳铜香炉

L33cm

RMB:1,800,000-2,000,000

来源:佳士得香港2006年11月28日第1644号。

著录:佳士得香港拍卖20周年纪念册

说明:宣德炉名声在外,后世多有模仿,但真正的宣德炉已无从考证,只能根据具体情况判别高下。



此件蚰龙耳铜炉,也称蚰耳铜炉。据传蚰龙耳器型仿自宋代定窑器,耳弯如蚰,得名蚰龙。明末《宣炉博论》称,蚰耳炉为明代宫廷御用之器,是宣德炉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款式,双蚰龙耳婉转圆融,既有光素清雅之范,亦或有两袖清风之喻,所以为宫廷所重,颇具鉴藏价值。


此炉为宣德最经典的蚰耳铜炉样式。最为独特的有三点。一是器型硕大,远超一般的铜炉体量,多为大型皇家宫殿佛堂礼拜之用,而非庶民百姓所用之物。二是鎗金工艺十分亮眼,与鎏金、嵌金及洒金工艺不同,其金色更显灿烂耀眼。三是来源可靠、传承有序,来自于佳士得香港2006年11月28日第1644号拍品,同时也著录在佳士得香港拍卖20周年纪念册中,在铜炉的拍卖史上属于可圈可点的佳器。


此炉造型端庄、用料恢弘,做工精细,包浆浑厚,炉底阳刻「宣德年制」篆书款,刻法精湛有力,各方面来看都是最为上乘的明代铜炉之作,即使不敢说就是宣德本年所造,其工艺水准也绝不输于宣德本年所造之炉。


宣德炉是如此的出名,虽然历来为收藏家所追捧,但是其成交价格和瓷器比起来,却始终未能与其名声相匹配,对宣德炉来说也是一种遗憾。宣德年宫廷铸造的原器多已不存,后世精美的铜炉亦应得到众人的青睐。











4.jpg

9.jpg

3062  清康熙    青花锦地开光八仙纹花觚

H46.5cm

RMB:120,000-180,000

参考:

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页33,图27。

2.《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紫禁城出版社,图309。

3.苏富比纽约拍卖2007年9月18日,第Lot273号。

说明:觚撇口,长颈,圆腹下收,圈足外撇,足内青花双圈无款。以青花为饰。口沿、肩和近底处分绘席纹和涡纹,颈、腹各有四个锦地菱形开光,内绘八仙。此觚构图新颖别致,八仙形神兼备。从造型、青花发色及画法上看,均是典型的康熙风格。












4.jpg

10.jpg

3063 清康熙    斗彩绿龙纹盘

D21.5cm  “大清康熙年制”

RMB:100,000-150,000

来源:法国Maugny家族旧藏。

参阅:

1.《天民楼藏瓷》,香港艺术馆,香港,1987年,图版93

2.香港苏富比2016年4月6日lot.0052(罗杰•琵金顿先生旧藏)成交价格68万港币

说明:清代白地绿龙盘品种始创于康熙时期,分为釉上绿彩与斗彩两个品种,后者较为少见。此器敞口,浅弧腹,圈足,足端无釉,呈「泥鳅背」状,胎体坚致,白釉滋润。盘内心绘龙戏珠纹,外壁绘二龙赶珠纹,其间点缀壬字形云、山形云等。盘心及外壁均先以釉下青花勾绘图案,再施绿彩填色,绘成斗彩戏珠龙纹图,蓝、绿二色清新秀雅,所绘龙纹身姿矫健,为宫廷瓷艺之典范。











4.jpg

11.jpg

3068 清康熙    仿弘治白釉内龙纹碗

D11cm  “大明弘治年制”

RMB:180,000-200,000

来源:

1.欧洲私人收藏

2.伦敦苏富比2020年11月4日拍卖会第260号(两件之一)

说明:此碗形制规矩,敞口,斜腹壁,下承圈足。通体罩施白釉,胎质细润莹白,釉质白皙柔和,胎体薄透坚致,釉面匀净,单一釉色更添其淡雅之气。碗外壁光素,内壁刻双龙,线条流畅清晰,刻工深邃灵动,其胎釉工艺特征均为明初官器之典型。本品虽为康熙朝仿照前朝摸古之作,但其已达到「师古而不泥古,仿古而不忘新意」的境地,类似龙纹碗还见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的龙纹碗。

甜白釉莹润明净,可照见人影,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所指填白瓷是在烧好的瓷器上描摹沥粉,堆垛图形,然后再填釉,入窑二次或三次入窑烧制所成之瓷予人以温柔甜净之感,工艺复杂尤为难得,故称甜白,以明代永乐窑最为著名。永乐甜白釉瓷器冠绝于世,为其后明清各朝御窑瓷器之典范。













4.jpg

12.jpg

3069 清康熙    青釉菊瓣洗

D14.3cm  “大清康熙年制”

RMB:100,000-120,000

来源:伦敦邦瀚斯2013年5月13日拍卖会第192号(两件之一)

参阅:《清代单色釉瓷器》,台北故宫博物院,1981年,第129页,图76

说明:整器造型古朴稳重,洗通体施青釉,釉色莹润,温润宛如玉。花口器制作难度大,此件瓣纹分布均匀,令人赞叹。作品无精美繁复的雕饰,更无艳彩浓抹的图案,唯以其造型之秀美,釉色之纯净明丽,显示出自然质朴、端凝典雅的迷人魅力。










4.jpg

13.jpg

3073 清雍正    青花缠枝花卉纹小杯(一对)

D7.2cm×2  “大清雍正年制”

RMB:250,000-350,000


说明:拍品器形小巧,娇雅宜人。此杯杯口微撇,深弧腹,下承圈足,器型比例协调,曲线流畅优美。瓷质莹洁,釉质温润如玉,通体以青花装饰,碗心圆形开光内及外壁均绘缠枝宝相花纹样,寓意吉庆祥瑞。枝叶翻转缠绕,疏朗灵动;叶脉纤细优雅,花朵宛转盛开,曼妙生姿。整器纹饰繁而不杂,笔触精细流畅,青花发色鲜艳,为雍正青花瓷器之代表作,颇似成化气质。雍正瓷的装饰以绘画为主,上承康熙晚期的清秀典雅,笔触精细而构图疏朗,纹饰以花卉内容最为丰富。小杯系仿成化同类器而制(参见《成化瓷器特展目录》,页53-54,图27-28)。清雍正帝喜好秀美的成化瓷器,在清宫造办处档案中,不止一次记载他下令以成化为范本进行瓷器制作,创立了以秀雅清逸为美的雍正风骨。












4.jpg

14.jpg

3074 清雍正   青花团龙卧足碗

D11.7cm  H4cm  “大清雍正年制”

RMB:200,000-250,000

说明:本品敞口,浅弧腹,及底内收,下承卧足,器型典雅端庄而不失俊美。内外壁所饰青花团螭纹清新淡雅,勾勒轮廓者深沉,平涂填色清雅,更具层次感。外底心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本品器型自永乐卧足式化裁而来,纹饰布局舒朗有致,青花淡恬雅致,更具成窑风韵,可谓集明代御窑之精华,又填雍正御窑之隽巧,正是“参古今之义,汇以新意,备储巧妙”之法。

本品艺术构思高妙,烧制工艺极为精美,体现了雍正御窑青花制器之艺术造诣。而雍正一朝烧制仿明式卧足碗一类,多见缠枝莲、荷塘鸳鸯或梵文者,若本品之团螭为饰者较少,颇为可贵。本品即是其中佳作,但又师古而不泥古,相比于永宣青花之大气磅礴,本品笔触细腻纤巧,气韵优柔隽秀,更有一种别样清新之美。












4.jpg

15.jpg

3081 清乾隆    轧道粉彩开光山水人物纹斗笠大碗(一对)

D23cm×2  “大清乾隆年制”

RMB:200,000-250,000

来源:原北京市文物公司旧藏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上海科技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p244,图216

说明:拍品碗一对呈敞口外撇,似斗笠形,底承直立圈足,外壁施胭脂红釉,其上粉彩绘制图纹,并装饰轧道工艺。碗壁四面各有一开光,内绘四季山水人物之景,其运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中的没骨法彩绘渲染,细腻生动,颇具文人意趣;开光外点缀黄蓝各色番莲花纹,纹样对称华美,设色丰富妍丽;碗心亦有花纹,富贵雅致。碗内壁绘粉彩变形西番莲纹,参差交叠,生动形象。碗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文款。

轧道工艺是在色地上用铁锥划出细如毫芒、宛如凤尾状的花卉纹,为乾隆时期创制的新型装饰技法。在轧地道上绘花卉图案,具有铜胎画珐琅的艺术效果,此种工艺颇为费工,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这种新创纹饰为“锦上添花”。而粉彩轧道瓷就是把粉彩和轧道的工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珠联璧合。此器粉彩敷色浓淡分明,色泽柔和而淡雅明亮,纹样立体感强,画面阴阳突出;轧道工艺细致精湛,在色料上以一种状如锈花针的工具拔划出细的凤尾纹,与粉彩纹饰相配,尤为精彩,当为清乾隆年间同类作品之翘楚,实为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又为原北京市文物公司旧藏,来源清晰,成对保存,品相完美,实为收藏之上品。











4.jpg

16.jpg

3083 清乾隆    炉均秞地藏王菩萨立像

H60cm  原装木盒

来源:原日本羽生家族旧藏

备注:原装木盒

RMB:350,000-450,000

说明:拍品菩萨面庞圆润,额际宽广,弯眉细目,表情慈祥柔和。头戴莲冠,项配璎珞,莲冠花瓣肥硕饱满,排列整齐,制作精致。菩萨一手作持宝物状,一手结印,端庄站立,手脚的刻画十分细腻,柔软而富有弹性,极具肌肤质感。菩萨的面部及身躯施金釉,发冠、绶带及璎珞等处以炉钧釉装饰,衣裙及莲瓣部分施酱釉,上饰描金缠枝花卉纹,多种技艺于一体,以炉钧釉加金工艺制成,工艺虽复杂,制作却一丝不苟,金碧辉煌又不失肃穆宁静之感。令人心生敬意。


地藏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地藏王菩萨既保佑活着的人能够安居乐业,同时也保佑着死后的魂魄。地藏菩萨,佛教菩萨名,为梵文Kṣitigarbha的意译,音译“乞叉底蘖婆”。《地藏十轮经》中称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 ”,故名。也有“地藏王菩萨”的称谓。


佛经中称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嘱咐,在释迦既灭、弥勒未生之前,自誓必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由于佛典记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所以这位菩萨被认为具“大孝”和“大愿”的德业,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另外,据《地藏本愿经》卷上所载,地藏菩萨的本缘有四︰(1)于过去久远劫前为大长者之子。因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之相好庄严,乃发愿在尽未来际不可计劫,度脱六道罪苦众生,以证得此相。(2)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为一婆罗门女。因欲救亡母脱离恶趣,乃设供修福。并立誓在尽未来劫,普度罪苦众生。(3)于过去久远劫时为一国王。因见国内人民多造众恶,乃誓愿救度一切罪苦众生皆至菩提,自己始成佛。(4)于过去久远劫时为一女子,名光目。因欲拯救在地狱受苦的亡母,故誓愿济度一切罪苦众生。待彼等成佛后,始成正觉。












4.jpg

17.jpg

3084 清乾隆    窑变釉抱月瓶

H27.5cm  “大清乾隆年制”

来源:原法国私人藏家旧藏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页233,图213

RMB:700,000-1,000,000

说明:本品小口,短颈、扁圆腹,椭圆形圈足,底部施酱釉刻“大清乾隆年制”款。肩处饰对称绶带耳,在简约中流露出一份繁复的华丽,使流畅的瓶体平添一份节奏感,使其更富韵味。通体施窑变釉,铜红釉自上而下自然流淌,宛若瀑布泻流而下,釉汁丰腴斑斓,光华璀璨。借用唐诗来赞美窑变釉恰如其分,“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峡峪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


乾隆帝品位至高,对前朝佳器多有摹造,且将本朝特色与自身审美融入其中,所成之器无不精妙绝伦,脱俗出尘。抱月瓶器型源于阿拉伯铜器,明代永乐时成功将其运用于瓷器器型,遂即成为瓷中名品。据《清档》记载,此种瓶式当时称“宝月瓶”或“马挂瓶”, 并较之原型更见清秀,乾隆皇帝对此式样甚为钟爱,多次谕旨唐英为之烧制,为督窑官年希尧、唐英精心烧造的贡御之作。此时窑变釉作品皆为当朝时期的典型器,有螭耳尊、菊瓣式壶、花浇、石榴尊等,本品即为以窑变之釉色烧制当朝创新之器型,红紫交融,无有穷竟,将此种瑰丽灿烂之窑变釉,与隽秀端丽之器型完美结合,使仿古的铜红窑变釉,从造型、装饰到釉色各方面都精美绝伦,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准。











4.jpg

18.jpg

3089 清道光    矾红留白花卉碗(一对)

D13cm×2  “大清道光年制”

RMB:600,000-700,000

说明:本品为侈口、垂腹、圈足,器形敦厚规整,内壁素面白釉,外壁以矾红彩为底色,留白处衬绘缠枝花卉纹,绘画纹饰流畅,布局严谨,釉色浓艳;碗底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外壁所绘四枚葫芦形开光花卉纹和四朵团花互相间隔,并以贯套形式连为整体装饰图案;葫芦形开光内,上部为地涌金莲纹,下部绘荷花纹。其制作工艺乃先烧成白釉碗,再于上施矾红彩(珊瑚红)作为底色,并留下白釉为花纹;白釉内以矾红彩线条勾勒花茎,纹样十分精细。整器造型优美,胎质坚实,釉色妍丽,笔触细腻,绘画流畅,莲瓣交叠,花叶纹理以细线表现,纹样繁而不乱,富丽华贵,为清代官窑典型样式。成对保存至今,品相完美,诚为佳作,值得珍藏。










4.jpg

19.jpg

3091 清道光    斗彩莲池鸳鸯纹小碗(一对)

H5cm  D10.2cm  “大清道光年制”

RMB:100,000-150,000

参阅:

1.《清代瓷器赏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303,图261

2.《孙瀛洲的陶瓷世界》,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284、285,图179

说明:拍品品种与故宫博物院藏品相同,此对碗撇口,鼓腹,圈足,形制规整。通身施白釉,碗心与外壁均以斗彩绘鸳鸯荷塘图,斗彩填色,池塘之中漪波微漾,荷叶田田,荷花盛放正妍,水草丰茂,鸳鸯成对嬉戏水面,一派宁静祥和之景,胫部绘青花莲瓣纹一周,布局精巧,纹饰描绘笔法细致。鸳鸯荷塘图彩瓷肇始于明代宣德时期,成化一朝渐臻成熟,其后沿袭烧造,成为明清瓷器的经典纹样。拍品胎釉洁白,纹饰描绘细致,青花发色淡雅,敷彩色泽柔和,为清代官窑仿成窑斗彩鸳鸯图较为精致的品种,成对保存,较为难得。











4.jpg

20.jpg

3095 清道光    青花灵芝花口碗(一对)

D11.5cm×2  “大清道光年制”

来源:原天津文物旧藏

RMB:280,000-350,000

说明:六瓣菱口为宋代瓷器之典型式样,清代模仿此种器形,并加青花纹饰,赋予其新的时代特点。据学者研究清代宫廷档案指出,此一品种用于赏赐,等级较高,堪为道光官窑同类作品之翘楚。拍品即为此,本品为六瓣菱花式,敞口深腹,腹部略有弧度,圈足。内壁口沿处一道青花弦纹,碗心双圈弦纹内绘一折枝灵芝纹,器外壁口沿处围以一周冰字纹,器身为六朵折枝灵芝纹,近圈足处为变体莲瓣纹。底部青花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本品造型独特,青花发色艳丽,格调高雅,品相完美且成对保存,原藏家得自国营文物商店,来源清晰,十分难得。










4.jpg

21.jpg

3096 清道光    粉彩梅竹双清纹盘

D17cm  “大清道光年制”

来源:原北京市文物公司旧藏

RMB:70,000-100,000    










4.jpg

22.jpg

3112 清同治    胭脂红釉盘

D20.5cm  “大清同治年制”

来源:原上海友谊商店旧藏

RMB:70,000-100,000

说明:胭脂红又名胭脂紫、胭脂彩,因其色红若胭脂而得名。胭脂红釉碗少见,属珍稀之品。

此盘隽美端庄,微撇口,弧腹,圈足。胎壁均薄规整。通体满施胭脂红釉,釉水均匀,色调沉着含蓄,散发出胭脂红釉特有的温雅含蓄之美,底施白釉,落“大清同治年制”青花楷书款。此盘造型线条优雅流畅,为同治时期同类官窑器之精品。原藏家得自国营文物点,来源清晰,品相完美。





拍卖预告
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