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赏析 >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荣宝18秋·御翫—宫廷珍藏专场

拍卖时间:12月3日 13:30 C厅

拍卖地点:北京富力万丽酒店 三层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为北京荣宝古董部首次尝试,倾注了古董部团队的很多心血,首次尝试也是如履薄冰。本专场拍品并非大家印象中的宫廷专场,必有很多成百上千万的重器,相反本次宫廷专场在价格上更亲民,在拍品形式上更贴近宫廷生活,更多的是皇帝百宝箱里的好玩意。“好玩不贵“用来形容本次宫廷专场更贴切。

宫廷生活涵盖广泛,从皇帝的起居生活,到处理朝政,再到礼佛祭天,也包括宫廷后妃生活及皇城内外的安全。

那么我们以宫廷生活和皇帝的百宝箱里的好玩意为线索来介绍一些本次宫廷珍藏专场里的重点拍品。

说到宫廷生活,不得不提皇宫里最大的人物—皇帝,皇帝的起居生活不是人们想像中的自由无束,“老子天下最大,爱谁谁”。皇帝也要经常加班到深夜,而且没有加班费。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深夜加班批阅奏折,必然少不了照亮之物。本场的LOT.2813 清乾隆 御制白玉“落花流水”烛台正为此用。

乾隆朝瓷制烛台分两种:一种为覆钟式座者当用以五供,尺寸多较大;而另一种尺寸在20cm 以内,且下部由灯柱及承盘组成者,或专为清宫书灯而作,专供书斋照明之用,为乾隆一朝独有的文房雅具,深得乾隆皇帝所喜爱,查阅清宫档案:“養心殿造辦處內務府堂清冊記載“玉燭台三件”。”查阅历年来国内拍卖记录,此形制玉烛台为仅有的一对。故宫出版物中此形制的烛台都为单只出现,没有查阅到成对的。

清代雍正之后,玉器的使用范围日益广泛,至乾隆一朝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乾隆皇帝是最爱玉的帝王,他爱玉、藏玉,甚至在制玉上都亲力亲为,《大禹治水》、《会昌九老》等都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他对玉的痴迷,使得“乾隆玉”成为18 世纪中国玉的代名词,也成为中国古代玉器发展进程中最耀眼的明珠。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2813

清乾隆 禦制白玉“落花流水”燭臺

來源:

1. 美國佳士得 

2. 美國博物館舊藏

H 16 cm.

Estimate: RMB 200,000-300,000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據《清檔·乾隆紀事檔》載:“二月初九日,太監胡世傑將青白書燈一件、御筆詩一首,交唐英照此款式並蠟盤裏的字樣,先燒幾件送來,其字並圖書,據按青花白地一色燒造。”根據檔案所載,乾隆皇帝交出“青白書燈一件”所指即與本品玉質燭臺相類似。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這個時期,由於政治局勢穩定,社會經濟得到飛速發展,文化空前繁榮,瓷器、玉器製作水準也處於歷史上的巔峰。在這樣的太平盛世下,在紫禁城的深處,王室書房的一角。窗下一榻,榻上一上等材質的桌幾,幾上一紙一墨幾筆幾印一書燈,燭光柔和溫暖,窗下的人兒揮毫潑墨,怎一個“閒情逸致,悠然自得”了得。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此對燭臺為玉質雙盤連座式,由燭扡、柱、大小託盤、底座五部分組成。分為三段,有大中小三層圓盤狀託盤。上層為燈盞託盤,放置蠟燭所用,體量最小,外口沿飾海浪、花卉紋,有輕巧秀美之感;中層為蠟盤,體量最大,外口沿飾海浪、花卉紋,有落落大方之意;下層託盤為器座,裝飾回紋一周,敦實厚重,承載一切。三層託盤之間靠兩段線條起伏多變的圓柱連接,凹凸有型,上飾蕉葉紋等。值得一提的是,此燭臺的燭扡亦為玉質。查閱歷年來國內拍賣記錄,此形制玉燭臺為僅有的一對。燭臺造型極富韻律節奏之美,簡約不失華貴之氣,素雅又不失大方之儀。玉質瑩白細膩,包漿自然老到,與燭臺的雋秀靈動相得益彰。設計極為精心獨特,工藝尤為考究,清新自然,渾然天成。品相完好,成對保存,案頭御用之器,極為難得。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底部图

参阅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既然是伏案加班,批阅奏折,那就少不了笔墨纸砚,本此也有幸征集到了几件御用的文房用具。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2827

清乾隆 宮制痕都斯坦風格碧玉鬥筆桿

筆選用和田碧玉和和田白玉相結合的方法所制,筆管通體雕飾弦繩紋,管頂圓形長束腰,雕飾蓮瓣紋。筆鬥呈蓮花形,陰刻蓮瓣紋,鬥上有蓮花托,此筆以玉作管,體現了宮廷用筆精美華貴的風格。

L 16 cm.

Estimate: RMB 10,000-20,000

参阅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故宫博物院藏品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2828

清乾隆 宮制象牙嵌牛角刻“寶相花紋”提筆

明清時期,湖州已成為新的制筆中心,制筆工藝達到工藝高峰,無論數量,品質以及品種都超過了以往,並作為當時宮廷御用筆的主要製作基地。明清制筆,在筆豪選料、筆管質地以及裝飾工藝上,都具有明顯 的時代特色。筆管通體光素,角質筆鬥,陰刻填金寶相花,鬥勁環飾填金仰蓮瓣紋,紫毫。筆管不加任何裝飾,用珍貴材料質成,自然光澤,包漿瑩潤。長鋒飽滿,適宜寫大字。

L 28.5 cm.

Estimate: RMB 20,000-30,000

参阅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故宫博物院藏品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2830

清乾隆 歙石仿宋天成風字硯

此硯為歙石磨制而成,硯作“風”字形,石質細膩並成紫褐色,天然勻淨,上有細羅紋。硯面平坦,墨池作偃月狀,硯首壁刻“仿宋天成風字硯”。硯體底部平整,陰刻乾隆禦題楷書詩文。乾隆時期宮廷造辦處曾制“仿宋天成風字硯”、“犀紋硯臺”、“八角澄泥硯”、“玉兔朝元硯臺”等精品硯,供賞賜臣下之用,十分精美。此硯質地堅實緻密柔膩,器形簡約大氣,篆刻精美,為典型的清代文房佳作。

參閱:《西清硯譜古硯特展》P426-427

L 11 cm.

Estimate: RMB 30,000-50,000

参阅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故宫博物院藏品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2829

清 黄山风景墨(36 景)

原配木质包装,木盒盖面书“黄山图”。一套二盒共十八笏,配有锦套,锦套残缺,正背镂黄山三十六峰。小笏十笏,大笏八笏,黄山图墨是胡氏集锦墨中年代较早的墨,模刻之精,直追汪氏。此套墨制作精巧,墨模刻画细致,山峰清峻,云雾缭绕。墨色漆黑发亮,墨质细腻纯洁,配描金彩绘龙纹黑漆木盒,应为当时进贡所制。

9×2×1×8 cm.9×1.8×1×10

Estimate: RMB 30,000-50,000

皇帝虽然是一国之君,但人家也要求上进,孜孜不断的学习,请转人为其答疑解惑,别不信,我们有实物为证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2833

明 銅雲龍紋鈕印章一對

來源:三藩市邦漢斯

印文:玉德之印,經筵講官

6×3×5.8 cm.×4×5.8 cm.

Estimate: RMB 200,000-300,000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經筵為皇帝聽講書史之處,宋代凡侍讀、侍講學士等官均稱經筵官。明清定制,侍讀、侍講學士等為翰林院職官之名稱,因以實際進講之官為經筵講官,由翰林出身之大臣兼充。但進講已逐漸成為空文。又清代另設日講起居注官,由翰林官兼充。事實上亦僅為虛銜。明孔貞

運《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擢(袁可立)通政司左通政署司事,充廷試讀卷官,侍經筵。”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印銅鑄,龍鈕,印面印刻印文。所雕龍紋突眉、圓眼、大鼻、立耳、頭頂有角突起,周邊雕雲紋,伏於銅印之上為鈕,脊背線條清晰。印銅質溫潤細膩,包漿有精光內斂的感覺,手感厚重,雕刻線條流暢,乾淨俐落,小而精細,龍紋的神態活靈活現,既有歲月沉澱之感,又具討人歡喜之巧。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皇帝也需要休息,古时没有ipap,没有网络,更没有“吃鸡”那么皇帝怎么放松自己呢,有人说皇帝后宫佳丽三千·······(省省吧还不够烦的呢)。其实皇帝也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就像乾隆皇帝,没事就喜欢鼓捣他自己“百宝箱”。下面我们打开本场的百宝箱,看看皇帝玩的好东西。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2815

清乾隆

禦制巧做南紅瑪瑙羅漢講經山子

來源:

1. 法國藏家舊藏

2. 中貿聖佳2016 秋拍Lot1453

L 6.5 cm.

Estimate: RMB 150,000-200,000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南紅瑪瑙是我國傳統“寶石”之一,是一種珍稀的配飾品,其開發使用歷史悠久。早在戰國時期,我國就有貴族使用製作配飾。由於資源短缺,得之不易,明清以來以南紅瑪瑙制器者極為罕有。同時,又因南紅瑪瑙色澤紅潤鮮豔,具有吉祥喜慶的象徵意義,故而也一直為宮廷所壟斷。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南紅瑪瑙鮮豔溫潤,有“紅玉”之稱,清中期後資源枯竭,故為世人所重。此擺件製成於清初或乾隆時期,其人物的雕法尚具備明時特點。紅白分明,羅漢盤坐於松枝下,眼神深邃,與靈猴互相對視。好似在給靈猴講經,產禪意十足。擺件可雙面賞玩,十分難得。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2840

清乾隆 銅鎏金蕾絲嵌金星石香盒

參閱:《若水澄華—院藏玻璃文物特展》P156.

L 6 cm.

Estimate: RMB 20,000-30,000

香盒是指盛香之容器,古時焚香均使用香面或香屑,所以必須要用盒來貯放以備使用。又作香筥、香合、香函、香箱。古代文人以及貴族喜歡在讀書寫字、彈琴撫箏、品茗弈棋之時焚香,為不使精油揮發,香氣走散,於是便有專門用於盛香之小型容器,即稱之為香盒。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此香盒精銅為材,周身摞絲工藝,蓋面鑲嵌九片金星石為飾,工藝精湛,線條細密,十分難得。考其用途,應為宮廷之中用來貯存香料及小件珍玩之用。這類為儲放珍玩及香料而設計製作的小型櫃、盒類器具,是清代宮廷包裝中最具特色的產品,往往使用珍貴的材料,精工細作,是極佳的工藝品。

参阅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台北故宫藏品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2843

明晚期 黑漆嵌螺鈿嵌金“千裏”款小香盒

款識:“千裏”款

D 4 cm.

Estimate: RMB 15,000-20,000

香盒渾圓飽滿,宛若球形,上下扣合,輕盈大方。薄胎構成的器體表面點貼細巧的薄螺鈿片,多處有點金,拼接出多種式樣的花紋圖案,色澤燦爛光彩,尤其是在光線下顯得晶瑩剔透、斑駁陸離,呈現出無可言表的絢麗多姿。瓶底留款“千裏”,為明末清初的著名鑲嵌漆器工藝家江千裏所作。

江千裏(生卒年不詳) 揚州人。一作浙江嘉興人。字秋水。明末清初鑲嵌漆器工藝家。王士禎《池北偶談》和朱琰《陶說》作薑千裏。善鐫嵌螺鈿漆器,技藝精湛。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款識:“千裏”款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2849

清乾隆 紫檀嵌竹黃象牙“感應篇注解”書盒

L 11.5 cm.

Estimate: RMB 30,000-50,000

該盒紫檀佳木為材,色澤深沉,包漿醇厚。仿照古籍樣貌琢磨,施白色並雕琢出書頁效果,看似簡單,其工一絲不苟,書箱蓋面刻“感應編注解”五字單行。整器造型別具匠心,構思精巧,用料上乘,值得賞鑒。《太上感應篇》為道教經典,內容主要是勸人遵守道德規範,時刻止惡修善自利利他。本書特別強調承負法則,道經中系統的提出承負論的觀點,是在東漢的《太平經》中。行善積德福庇子孫,作惡受罰殃及子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裏“太上”是指太上老君,道門至尊之稱也,“太上”是無上之上的意思,是華夏最尊貴的詞語。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感應篇”是太上勸人作善之書。由此動彼謂之感,由彼答此謂之應,應善惡感動天地,必有報應也。《太上感應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譽為“古今第一善書”。上至朝廷,下至民間,刊印傳播者眾多,到明清時期達到高峰。旨在勸善,簡稱《感應篇》,作者不詳,內容融合了較多的傳統民族思想,樹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確形象,許多內容至今仍然具有積極意義。

参阅

御翫—宫廷珍藏专场|18秋

台北故宫藏品

拍卖预告
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