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赏析 >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北京荣宝2020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 展 时 间

2020.12.18-12.19

拍 卖 时 间

2020.12.20

展 拍 地 点

北京富力万丽酒店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61号)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明清瓷器是古董拍卖会中不可缺少的门类,也是受众全体最广的门类,随着近些年拍卖市场逐渐成熟,人们对明清瓷器的认知越来越深刻,也逐渐形成了一种价格体系,尤其是明清官窑,更是收到广大收藏者的追捧。

本次2020秋拍《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为广大藏有准备了性价比高,来源有序的一些藏品,敬请大家关注。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2067

清乾隆 青花八仙人物故事碗

款识:大清乾隆年製

D: 15 cm. H: 6.2 cm.

Estimate: RMB 250,000-350,000

说明:拍品敞口,弧腹,圈足。以青花绘纹饰,碗内青花双弦两周分列口沿、碗心,以作区隔。内壁釉色清洁爽亮,碗心绘福、禄、寿三星松林齐聚,寿星高额举桃,福星束发伸指,禄星持杖旁观,旷空山野之间,逸趣闲情。碗外青花双弦两周分列口沿、圈足;外壁青花绘「八仙过海」。汉钟离袒腹举捧还魂扇;李铁拐拄杖紧握仙葫芦;蓝采和宽衣洒带挑花篮;韩湘子凝神远望吹横笛;曹国舅高抬绰板;张果老谨抱鱼鼓;吕洞宾负剑直身,何仙姑轻盈持莲,八仙共踏行于海,周流云飞卷,衬托仙容善貌。

青花八仙图碗系清代官窑经典品种,创自雍正时期。乾隆朝将细节稍作变化,使其定型成为后世典范。南京博物院藏例,可资参阅。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2073

清乾隆 青花矾红海水龙纹盘(一对)

款识:大清乾隆年製

D: 17.5 cm.×2

Estimate: RMB 200,000-300,000

参阅:

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 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P108 P109

2.《江西藏瓷全集·清代(下)》2008年朝华出版社。P223

说明:此对盘敞口,弧壁,圈足。盘心青花双圈内绘淡描青花海水龙纹,海水线条细密,多呈涡状,一条五爪祥龙恣肆于海浪之上。盘外壁亦绘淡描青花海水,其上饰矾红彩游龙九条,姿态各异,极具动感,且壁外红龙较之盘心立龙更为艳丽,姿态各异,腾跃于海浪之中。青花发色浓艳,红彩凝腻鲜亮,强烈的对比使得蛟龙更显生动大气。圈足内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款识规整。

釉下青花与矾红彩装饰相结合,始于明宣德时期。清代,景德镇御窑厂以清宫旧藏中的明代官窑器为范本,烧造了一批与前朝相类的瓷器,此对龙纹盘即为一例,纹样古意十足。而其胎质细密,形制轻巧,画工细腻,呈现典型的乾隆时期艺术特点。外壁所绘九龙纹喻指龙生九子。也因“九”历来被认为是最吉利的数字,九龙亦象征着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气象非凡,此品成对保存,殊为难得,值得收藏。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参阅图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2074

清乾隆 粉彩花卉纹海棠式洗(一对)

款识:大清乾隆年製

D: 14.7 cm.×2

Estimate: RMB 800,000-1,000,000

来源:仇英之旧藏。佳士得2010 年9 月16 日LOT1425

说明:此对盘器形规整,浅腹平底,呈海棠口,因“棠”与“堂”谐音,因此有“富贵满堂”之美好寓意。通体内外皆施松石绿釉,釉质细润,口沿及盘内开光施金彩描金一周,内外粉彩满绘缠枝花卉纹样,色彩典雅丰富、鲜艳、笔触纤细,底部红料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官款。拍品成对保存,式样、纹饰一致,当为同一窑烧制,品相完好,难能可贵。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2075

清乾隆 仿官釉三联葫芦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製

H: 20.5 cm. cm.

Estimate: RMB 600,000-650,000

来源:原法国私人藏家旧藏

参阅:

1.《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下》),万卷出版公司,页66,图8

2.《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9 年,页133,图116

3.《玫茵堂藏中国陶瓷·第二集(下册)》,康蕊君着,1994 年,页217,图876

4.《故宫陶瓷馆·下编》故宫博物院编 紫禁城出版社。P183

5.《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页103

说明:葫芦瓶名为与“福禄”谐音,且器形像“吉”字,故有“大吉大利”之意。此件三连葫芦瓶,器型为乾隆时期创新之作,外形为葫芦瓶,由三个口部独立、腹部相连、底足一体的葫芦瓣组成联体葫芦,底部呈三瓣花形,底足露胎,底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帝好古,尤喜宋瓷之雅,曾专命景德镇御窑厂以其为范本,制作各种仿宋瓷釉色品种,并有所创新,可谓集仿古创新于一体。本件拍品即为一例,此瓶通体施仿官釉,釉面莹洁温润,色泽淡恬幽靓,厚若堆脂,温润似玉,内藴光华,颇具旧迹,宋人崇尚一色纯净之美学理念在此器中得以完美展现。加之瓶体造型别致,隽雅端丽,古釉之美与当朝之器完美结合,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达到了师古而不泥古的艺术追求。

雍乾二帝秉承宋明花道,皆好瓶花之艺,目前所见清宫遗存对二帝日常生活的绘画多能反映其此番爱好。其中花器当为瓶花之首要,其式样异常丰富,既继承传统经典式样,又有创新发明,当中多孔花瓶即是一例。多孔瓶造型多样,大小不一,几乎涵括了清瓷的所有品类,单若孔数而言,目前所见有二孔、三孔、五孔、七孔、九孔之分。

葫芦在我国栽培历史源远流长,《诗经.邶风》云:「匏有苦叶,济有涉深」;《幽风》云:「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小雅》云:「南有木,甘瓠累之」。其中的「匏」、「壶」、「甘瓠」均指葫芦。除实用功效外,葫芦因其独有的外型与特性,又被先人赋予了许多美好寓意:葫芦,因型似「吉」字,读音似「福禄」,又多籽,故自古以来便承载起人们希望吉祥如意、福禄双全、多子多孙的美好心愿。乾隆时期国力空前强盛,经济高度繁荣,祈祷吉祥富足也因此成了当时社会艺术的主流,以葫芦为题材的各式宫廷陈设亦应运而生,即为这一时期下的产物。葫芦器形象征多产多福,繁叶枝藤及带斑葫芦图纹,更强调其吉祥寓意。葫芦之圆润体态,子核丰富,使其自然成为多产多子之象征。细长瓜藤更代表子嗣绵延无尽,代表子孙万代。

耿宝昌在《明清瓷器鉴定》中,收录一「天蓝釉三孔葫芦瓶」,为故宫藏品,器表有明显开片(香港,1993 年,图版446);沈阳故宫博物院藏一件与本件作品相似器,清乾隆粉青釉三孔葫芦瓶,这件器物是乾隆时期粉青釉的典型器,为清宫原藏之物。参见《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下),万卷出版公司,页66,图8;三藩市亚洲艺术博物馆藏一相似器,惟没有明显开片,收录于贺利,《Chinese Ceramics.A New Standard Guide》,伦敦,1996 年,图版521;另有一器,由著名收藏家鲍尔收藏,载于John Ayers,《Chinese Ceramics in theBaur Collection》,日内瓦,1999 年,图版270。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参阅图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2076

清康熙 青花诗文笔筒

款识:美玉于斯

D: 19 cm. H: 17.5 cm.

Estimate: RMB 120,000-200,000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陶瓷编21》页297


说明:此件笔筒直筒形身,平底,底微内凹,底心有一圆形脐。胎壁较厚,规整浑厚。内外均施透明釉,底脐外一周无釉,外壁以青花书整篇滕王阁序诗纹,尾落“晓山主人”楷书款、“仿古传宇”篆书印款。书法清秀工整,青花发色淡雅,为康熙时期典型的文房佳器。康熙一朝大兴文治,打破满汉之分,弥合民族裂痕,特兴“博学鸿词科”,四方收罗人才为君王所用,故各式瓷质文房成为景德镇的重要产品,笔筒为一大宗,其中有以书写长篇古文一类,为当朝所特有,深受后世追捧。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赣江东岸,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阁序》而在三者中最早天下扬名,被誉为“三大名楼”之首。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参阅图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2079

清雍正 窑变釉双耳抱月瓶

款识:雍正年製

H: 33.5 cm.

Estimate: RMB 400,000-500,000

来源:

1. 香港藏家旧藏

2. 1994 年香港拍卖,Lot 149

参阅:《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 瓷器卷 清代》中国国家博物馆编 页89 图56

说明:清雍正时期,摹古创新之风盛行,御窑厂承旨创烧各式新瓷器品种。窑变釉抱月瓶即为此类独特品种。据清档记载,清雍正六年(1728),内廷派驻内府员外郎、陶务佐理唐英协理景德镇御窑厂窑务,七年(1729)会同幕友吴尧圃“杜门,谢交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其食息”,终于熟知“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经反复实验和创新,雍正十三年(1735)“新得窑变”。由此,仿古的铜红窑变釉的烧造获得可控的突破,制器精美绝伦。本品即为以窑变之釉色烧制当朝创新之器型,红紫交融,无有穷竟,将此种瑰丽灿烂之窑变釉,与隽秀端丽之器型完美结合。

本品瓶直口,口沿上下各饰两道弦纹,扁圆腹,椭圆形圈足,肩部两侧饰有双螭龙形耳,在简约中流露出一份繁复的华丽,使流畅的瓶体平添一份节奏感,更富韵味。通体施窑变釉,铜红釉自上而下自然流淌,宛若瀑布泻流而下,光华璀璨。玫瑰红与月白釉相互交融,在腹部形成流淌状斑片。腹部双面有一圆凸起,底足高足外撇,整体釉面玻璃质强,晶莹明亮。口部及内壁呈现静谧润洁的月白色,或间有浅蓝的细丝纹。底部施深浅不一的酱釉上落“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参阅图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2080

清嘉庆 霁蓝釉描金西番莲纹瓶

款识:大清嘉庆年製

H: 32 cm.

Estimate: RMB 800,000-1,000,000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页82


说明:此瓶撇口,长颈,溜肩,圆腹,下承圈足。瓶身先高温烧成霁蓝釉地色,再于外壁施金彩。底书“大清嘉庆年制”矾红六字三行篆书款。整体色彩丰富,图案细腻华丽,瓶外口沿金彩绘花形边饰,瓶身绘缠枝花卉,寿桃,云蝠图案,下腹部绘仰莲瓣纹,外圈足金彩绘回纹,器身通体所施均润亮泽的霁蓝釉,呈现出蓝宝石色泽,映托着以华美金彩精绘的花纹,构图流丽多姿,加上金彩绘画工艺高超,图案疏密有致,下笔精准,为典型宫廷陈设器。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参阅图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2081

清道光 墨彩龙纹瓶

款识:慎德堂製

H: 29 cm.

Estimate: RMB 1,000,000-1,200,000

来源:欧洲古董商旧藏

说明:墨彩瓷的烧制方法是在烧成白中泛青的瓷釉上绘画上水墨彩,然后经低温烧成。墨彩于康熙中期出现,并成为传统的品种,延续至清末民国时期。

此瓶长颈,直口,溜肩,垂鼓腹,圈足。造型流畅秀美,富于韵律感。胎质坚致细密,釉面光润莹亮,匀净细腻。瓶内满施松石绿釉,瓶身外部白釉底上通体以墨彩绘赶珠云龙纹图案,空中神龙腾云,隐现于火云之中,龙睛怒张,身躯矫健有力,威风凛凛,气势磅礴。整幅画面极富动感,张弛有度,扣人心弦,气势恢宏,虽为瓷胎彩绘,却有不输水墨国画之造诣,画意直透瓷胎,酣畅淋漓,此等艺术水平制瓷水平高度发达的有清一代亦属罕见。瓶身底部刻有“慎德堂制”四字官窑款。整器造型周正俊秀,外形线条流畅优美,工致精细,毫芒毕现,以墨彩烘染云层,层次渐变,若有若无,如聚如散,给人以威严,庄重,象征皇权至高无上。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2083

清道光 粉彩灵仙祝寿纹碗(一对)

款识:大清道光年製

D: 10.8 cm.×2

Estimate: RMB 450,000-550,000

来源:苏富比 香港2008 年4 月11 日Lot 3027

参阅:

1.《明清彩瓷鉴定》,叶佩兰(主编), 页165(右下图)。

2.《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珐琅彩 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P204

说明:撇口,深腹,圈足,碗形周正,胎质细腻灵透,釉面凝润光洁,形美器正,内施白釉,外壁绘粉彩通景没骨花卉纹,洞石、天竺、水仙、灵芝等花卉图案,粉彩料厚,带珐琅质感,含「灵仙祝寿」的美好寓意,笔法工绘娴熟,文人气息浓郁,底书矾红「大清道光年制」六字篆书款,观整对器物色彩淡雅,布局疏朗,图案细腻工致,为宫廷祝寿之佳品,成对保存,更为难得,为道光粉彩花卉碗之精品。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参阅图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2100

民国 徐仲南绘粉彩花卉草虫四方笔筒

款识:仲南製

H: 16.5 cm.

Estimate: RMB 350,000-500,000

说明:笔筒为四方形,造型规整简洁。四壁分别绘柳叶秋蝉、茂竹、草虫和竹石图。底部有篆书“仲南”款识。色彩雅致,线条优美流畅,构图新颖相得益彰,颇为精彩。翠竹或迎风摇曳,风姿绰约;或琼树临风,亭亭玉立。竹叶纵笔挥洒,随意疏放,似散似连,疏密有致,敷以淡淡的浅绿,既不失庭院修竹的婉约俊秀,又更具溪畔崖上翠篁的蓬勃野逸。山石似斧劈又非斧劈,以笔尖或横或斜地点出,似皴似苔,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江南山石之苍润浑厚。画面之中,动静相宜,让观者心旷神怡,让器物更显典雅清新。细品徐仲南的竹石图,既有古人之笔姿墨趣,更具自然之精神风貌;既给人以满目生趣,更使人感受远离尘嚣的幽静。

徐仲南(1872-1953),珠山八友之一,江西南昌人,号竹里老人,斋名“栖碧山馆”。作品受清代画家戴熙的影响较深,其构图、用笔、设色与戴熙如出一辙,同时,又受海上画派和南宋文人画家苏东坡居士的影响,画风全面,山水、人物、翎毛、竹石皆精,且在瓷坛从艺近70 年,成就辉煌,为世人所仰重。徐仲南尤爱松竹,其传世作品中也尤以竹石最为著名。曾在自家庭院栽松种竹,体察写生,故所作松竹既承古人章法,又得自然精神,因而独具风格。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2102

明宣德 青花花卉纹花口折沿盘

款识:大明宣德年製

D: 20.5 cm.

Estimate: RMB 280,000-350,000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 页180

说明:拍品釉质肥润,胎质洁白,青花发色深沉。口沿绘一周缠枝灵芝纹,内外壁均饰八朵折枝花卉,勾画婉转流畅,盘心四重青花菱花开光,绘制主题纹饰为折枝月季花图案。宣德大盘常见,而菱口小盘殊为少见,更显珍贵。此件器物工艺上与大盘制作相近,而制作更为精细,更添把玩之趣。瓷器收藏必曰“永宣”。

永宣之际,为弘化天朝圣德,谕遣中官郑和七下西洋,中外往来遂变密切,瓷器一项,深为当地贵族喜爱,故西下宝船之中不乏用于赏赉的青花瓷器。明承元制,重视窑业,后更于珠山置御器厂,设有司专备窑事以供御用和赏赉,较之元朝浮梁磁局,规制更宏,技术精进,所出之品,为世所珍。本盘外壁口弧腹处写“大明宣德年制款”更为难得。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参阅图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2103

明嘉靖 青花龙凤纹盘

款识:大清嘉靖年製

D: 25.5 cm.

Estimate: RMB 50,000-80,000

说明:此盘敞口,弧腹渐收,圈足整齐。通体施白釉,釉质光润亮洁,胎质紧密规整,盘壁内绘一圈回纹,盘心以青花绘一龙一凤穿梭于云雾之中,蛟龙双目炯炯,龙须飘动,四肢伸展,健硕有力,意气风发;凤凰细目弯颈,翎羽丰满,长尾华丽飘逸,寓“龙凤呈祥”,造型生动,笔法独特,外壁青花绘松竹梅纹即「岁寒三友」图。嘉靖时崇尚道教,特别喜好祥瑞,龙凤纹体现了祥瑞之意。青花微泛紫,是典型嘉靖的特点。底落「大明嘉靖年制」青花款。此盘是明嘉靖官窑的佳品。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20秋拍:艺品雅趣·中国古董——《佳瓷雅器》明清瓷器专场

拍卖预告
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