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赏析 > 四季第2期|传承—佛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季第2期|传承—佛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佛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季·第2期

传承是一种继承

传承是一种自信

传承是一种认同

承载着一种责任

延续着一种情怀

彰显着一种精神

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需要一种精神的传承,传承不仅仅存在于国内,国外同样也有,他们为了一种信仰,祖祖辈辈传递延续着,虔诚的制作着,乃至一个家族只为做这一件事。

BAJRACHARYA家族

生活在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的尼瓦尔人,是尼泊尔最古老的名族之一。信奉佛教的尼瓦尔人将他们对佛教的信仰和理解,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流传至今。

其中,已从事佛像艺术创作两千Bajracharya 家族,今天依然延续这份神圣的工作。他们制作的佛像,被称为释迦族佛像。正统的释迦族佛像制作流程非常严格,其图像及艺术形态皆源自大乘佛法。释迦族佛像采用天然材质,金银宝石均保证材质的纯度和分量,超过三十层的鎏金,使佛像可以数百年不褪色,不失光。释迦族佛像的设计和制作秉承传统,注重神韵,展现佛教造像艺术的高超境界,他们希望能以正统的造像艺术来提升信众对佛教文化深层的理解和信仰。是家族佛像全程手工制作,每个工序和部件均由不同工艺师独立完成,最后进行组装和修饰,以保证特殊工艺和一些绝技不会外泄并发生变化,很好地保存了工艺体系,得以传承千年。每一尊释迦族佛像都需要很长时间由一个团队合作完成,要经历技术、生理和心里的重重考验,他们将制作佛像视为修行以及生命的一部分。

1543

现代 Bajracharya家族制 铜鎏金释迦摩尼佛

尺 寸:H 42.5 cm.

RMB: 55,000-65,000

传承—佛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季·第2期

1542

现代 Bajracharya家族制 铜鎏金文殊菩萨

尺 寸:H 22 cm.

RMB: 68,000-70,000

传承—佛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季·第2期

1541

现代 Bajracharya家族制 铜鎏金释迦摩尼佛

尺 寸:H 26 cm.

RMB: 18,000-20,000

传承—佛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季·第2期


更登达吉 介 绍

更登达吉,1964 年生,青海省同仁县吾屯村人。泥塑艺僧,藏传佛教格鲁派僧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更登达吉是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郎之子,7 岁随父学习唐卡,并拜吾屯上寺僧人桑杰为师学习泥塑,系统接受藏产佛教艺术的熏陶。经过数十年的磨练,无论其艺术创作还是学识水准都有着较高的造诣。更登达吉的作品较为丰富,曾到四川阿坝州红原县万象大寺、甘肃拉卜楞寺等地绘制间唐,青海省循化县方都寺绘有《六道轮回图》、《千手观音》等间唐30 多幅,在塔儿寺金瓦殿中修复间唐《六道轮回图》,隆务寺文殊殿中绘有《极乐世界》。其绘制的唐卡《宗喀巴大师本生传》、《吾屯族源说》现供奉于吾屯寺弥勒殿门庭右侧。《吾屯族源说》在2000 年7 月15 日被央视《东方时空》栏目专题介绍。其作品远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台湾、澳门等10 多个国家和地区。作品《文成公主进藏》于1997 年在《民族百花》奖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览中荣获铜奖;《四大天王》于2003 在中国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青海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展》中,荣获二等奖;《四臂观音》、《八马财神》、《无量光佛·净土》、《阿弥陀佛净土》等在省内外各大展览会上获一等奖、优秀作品奖。代表《十六尊者》现珍藏于自己的僧宅佛龛。2006 年7 月28 日青海省第四届民族文化旅游节荣获“青海省工艺美术一级大师”的称号。

1544

更登达吉 绿度姆唐卡

材 质:棉布矿颜

形 质:立轴

尺 寸:80×60cm.

RMB: 100,000-150,000

传承—佛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季·第2期


拉马(KALA LAMA)家族

Kama Lama家族是尼泊尔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唐卡家族,它于公元16世纪发迹于加德满都,其唐卡绘画技艺传自古老的纽瓦力族群,数百年来kama lama家族出现了无数天才唐卡画师和证悟真理的修行人。时至今日,家族中依旧保持着口耳相传的古老传统,其唐卡多被尼泊尔国家博物馆收藏,也受到全世界收藏家广泛认可。

1546

KALA LAMA家族 四臂观音唐卡

材 质:棉布矿颜

形 质:镜框

尺 寸:160×105cm.

RMB: 100,000-150,000

传承—佛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季·第2期


1545

KALA LAMA家族 红唐黄财神唐卡

材 质:棉布矿颜

形 质:镜框

尺 寸:90x133 cm.

RMB: 100,000-150,000

传承—佛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季·第2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中国是最早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国家之一,自2005年国务院第一次提出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始,我国的非遗事业已经走过了13年的时间。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从县级、市级到省级、再到国家级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审批通过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达到了1372项。其中,中国已有39个项目跻身世界级非遗,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永新华韵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依托华夏五千年传统文化底蕴,整合高层次全方位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2000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艺术大师等多个国内外文化权威机构及非遗传承人展开深入合作,通过工艺美术、文化演艺、会展博览、双创空间、文化餐饮、养生休闲、教育培训、非遗拍卖等多元业态和品牌延伸,构建公众参与的非遗产业化运营平台,全方位推广与传播非遗项目与传承人,并以生产性保护、科技融合和文化创意带动与时代、与生活的结合,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间的交流对话。本次与荣宝拍卖共同邀请多项非遗传承佳作,秉承了我们一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旨,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打造独具非遗特色的文化艺术拍卖。

传承—佛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季·第2期

1549

崔奇铭 18K金镶翡翠李白挂坠

尺 寸:H 5.5 cm

RMB: 35,000-45,000

传承—佛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季·第2期

1547

崔奇铭 翡翠雕竹林七贤山子

尺 寸:L 42.5 cm

RMB: 60,000-65,000

崔奇铭,1963年出生,北京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2006年评定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崔奇铭的作品具有典型的北派风格,简洁大气,构思奇特,寓意新颖,不落俗套,多次在全国和系统内获奖。其中,国宝翡翠《四海腾欢》荣获国务院集体嘉奖和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集体金奖;翡翠四小国宝之一《四海腾欢》、《玉女惜春》、《八仙大洗》、《福寿大如意》、松石《花神》、白玉《八仙过海》、珊瑚《观音送子》等多幅作品获系统“珍品奖”。翡翠《瓜园童趣》、翡翠铁龙生《释迦牟尼》、翡翠《持印观音》分别获中国宝石协会颁发的玉雕“天工奖”银奖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翡翠浮雕插牌《王维诗意图》、翡翠《观音》分别获北京“工美杯”金奖、优秀奖。1999年与国画大师范曾合作的翡翠作品《老子出关》被评定为玉雕极品。

传承—佛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季·第2期


1553

张春雷 端石竹韵砚

尺 寸:43x25x5 cm

RMB: 30,000-40,000

张春雷,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省政府文史馆工艺美术研究院院长。首届中国石雕艺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中山大学兼职教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联谊会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曾任广东省工艺美术总公司总经理、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在河南出生长大,在广东工作成长。既有从军从政从商的磨炼,也有从事工艺美术的艰辛。本人长期研究生肖文化和从事端砚、印章等艺术品创作,以自己对儒、释、道的领悟,为十二生肖题名、题咏,并在端砚、印章等作品中融入诗、书、画、印等艺术元素。曾在多家国家级核心刊物、报纸发表论文和被报道、专访,十多次获全国展金、银奖,40多件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购收藏。

注 解:竹是艺术家常用以创作的对象,自古以来人们把其当作清雅脱俗的人格魅力,赋予了平安,富贵的色彩,备受青睐。作品巧妙地利用石材的天然石形,因材施艺,对竹进行了精细的雕刻,主题鲜明,视觉效果明显,简约地表现了竹的气节,也展示了为人处世的品格和风尚。砚师还雕刻了五只翩翩飞舞的蝙蝠,更形象表达了五福临门,竹报平安的意境。

备 注:带证书。传承—佛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季·第2期

1556

罗建强 端石福在眼前砚

尺 寸:32x32x6 cm

RMB: 30,000-40,000

罗建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罗海之子,1978年出生于中国端砚文化村——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白石村,中国端砚四大名家罗氏第16代传人。现为中国收藏家喜爱的砚雕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端州区人大代表、政协鼎湖区委员会委员。罗建强从小就跟随爷爷罗鉴培、父亲罗海学习制作端砚,后来投拜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黎铿门下,成为黎铿大师的弟子,又师从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院长、中国石雕艺术大师张春雷学习雕刻技艺。入门正起点高,得到多位名师精心教导。经过二十多年的刻苦学习和潜心钻研,打下了坚实的砚雕技艺基础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创出自己的风格特色,为弘扬端砚文化不断地推出新颖精美的作品。已经在国家级、省市级的大赛中取得一系列可观的成绩。尤其是“陶渊明爱菊”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独钓寒江砚”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发财砚》获2005年第三届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2008年《秋山观瀑砚》被认定为广东工艺美术精品; 2012年《得心应手砚》在中国(深圳)第四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发表了《文化内涵与砚艺创作》等多篇论文。这些成绩的取得,激动他更加奋发向上,努力创作出更多佳品问世。

注 解:“蝠”从天上翩然而至,展翅高飞,活灵活现,整体富有形态美感。而且蝠与福同音,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一语双关,是福寿、财运及通达的象征。鱼水交融,海纳百川,形质兼备,寓意深远,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的热切向往和追求。

备 注:带证书。

传承—佛像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季·第2期

1561

喜多庄兵卫 云龙纹铁瓶

尺 寸:L 18.5 cm

RMB: 10,000-15,000

喜多庄兵卫, 昭和十八年(1943年)出生,在高市内创业, 成立了金属工业品的工作室。之后一直专攻茶道用具的制作,自昭和五十七年(1982年)获得福山新闻社的社长奖之后,也陆续获得各类奖项,并积极的参与各种展览会。昭和六十三年(1988年)承袭第二代喜多源松之名,之后依旧持续制作茶釜、铁瓶。

备 注:带证书。

拍卖预告
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