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 玉莲斋藏李可染《暮韵图》
玉莲斋,为徐平羽先生书斋名。北京荣宝与玉莲斋结缘于2006年的秋拍,当年的“玉莲斋藏画”专场,那些精彩耀眼的作品,成为当时业内最为津津乐道之事。时至今日,说到玉莲斋,依然能让人想起,那些由徐平羽先生的夫人精心缝制的狭长深蓝色布袋里,唐伯虎、文征明、陈洪绶、石涛、徐渭、八大、华喦、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黄宾虹、李可染等大家的作品,静静地守候着一段段艺术情缘。
时光荏苒,倏忽间,“玉莲斋”专场至今已十年。
有幸,在十年后,由李可染先生此幅《暮韵图》得以再续前缘,也借此回顾那些精彩的作品。
李可染《暮韵图》 设色纸本 立轴 69cm×45cm
钤印:可染、孺子牛
款识:暮韵图。可染画于渤海之滨。
鉴藏印:平羽鉴赏、青箱之后
题签:李可染暮韵图。一九六五年春,平羽记。钤印:徐公所藏
说明:此件作品为徐平羽先生所藏。
李可染因爱牛画牛而享有盛名,他笔下的牛,形象生动,情趣横生,堪称一绝。从上世纪40年代起,李可染牧童水牛题材作品即贯穿其一生,留下了许多精彩作品。“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人而安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无华,气宇轩昂,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李可染经常题写的跋语,说明了他对牛的精神的歌颂,这也是画家自身精神的写照。
此件《暮韵图》作于60年代初。画面以两段式构图展开,上方绘层次错落之密林,近墨远淡,层次分明。宽宽的树杈间,一牧童赤身半躺于其间,悠然自在地吹着竹笛、笛声似乎穿透了层层山林,直抵人心。牧童下方的树杈上,挂着他的小斗笠;斗笠底下,扔着两只草鞋。如此有生活情趣的构图,不由得让人怀疑,画家是不是正坐在对面小憩呢?他看到这个牧童,喂饱了牛之后,来到这片树林,熟练地脱下斗笠,踹开两只草鞋,麻利地爬上树杈,从腰间拿出笛子,美美地吹了起来……而此刻沉睡的水牛,似乎早已习惯了这套流程,在笛声中做着青草美梦呢!作者以淡淡而柔软的笔触绘水牛的身体,脸部轮廓略加重墨色,牛角与眼睛则以浓墨细笔表现。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墨韵图》为徐平羽先生收藏,画面钤有徐先生两方收藏印“平羽鉴赏”、“青箱之后”,并作题签:“李可染暮韵图。一九六五年春,平羽记。”徐平羽先生书斋名玉莲斋,又作“青箱书屋”。北京荣宝2006秋拍推出“玉莲斋藏画”专场,徐先生的部分藏品亮相拍台,并引起不小轰动。
徐平羽(1909-1986):
原名王元健,又名白丁。江苏高邮人。上海大夏大学肄业。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上海沪西区委秘书。1932年参加左联。1936年后任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干事,延安抗大区队长,1937年任新四军服务团副团长、教导总队政治教员,1939年任陈毅司令员秘书,皖南事变前夕任苏中行政公署秘书长,1943年任中共苏中区委敌工部、城工部部长,抗战胜利后任山东野战军纵队政治部副主任,苏皖边区政府交际处处长,黄河大队副大队长、政委,第三野战军随营学校政治部副主任。1949年后,历任南京市文教接管委员会主任,南京博物院院长,南京市教育局局长,1950年任华东军政委员会高教处处长,华东文教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文化局局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60年任文化部副部长、顾问。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徐平羽先生在大学期间领导学生运动,编辑进步刊物,邀请鲁迅先生讲演;1936年受党派遣赴西安向张学良进言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为张学良采取逼蒋抗日的行动起到了一定作用;在战争期间,徐平羽先生“团结了大批党外上层人士”;南京解放后担任南京市文教接管委员会主任、南京博物院院长期间“团结各方文教界人士,整理和保护国家文物做了大量工作”;任文化部副部长时,分管文物、艺术工作。“他热心我国的文物事业,对我国的文物保护和博物馆事业的建设,特别是领导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建设以及敦煌莫高窟的重大维修工程,及时抢救我国古代艺术宝贵遗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长期战斗在文化战线,在广泛团结文艺界人士,推动文艺创作,培养艺术人才以及保护和鉴别文物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新中国的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1956年徐平羽同志率领中国艺术代表团访问保加利亚时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1956年徐平羽同志率领中国艺术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时留影
徐平羽先生又是一个鉴赏家、收藏家,长期身居文博界,与文化名流结下了深厚友谊,为他的收藏创造了条件;对于中华文化十分热爱,在夫人林琳女士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下,节衣缩食,从民间抢救了一批颇有价值的古代名家名作。
徐平羽先生“在文革前夕,曾当面抵制过江青对周总理的攻击,致使江青对他极端仇恨,十年内乱,被投入牢房,关押七年之久,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致终身瘫痪。”其大量收藏被抄家没收。一九七五年,在邓小平同志主持工作期间得以平反并恢复工作,其个人收藏品亦从故宫博物院予以发还。在徐平羽先生逝世的十几年里,这批珍贵的文物在其夫人林琳女士的精心保护下得到妥善收藏。
徐平羽先生与夫人林琳女士
(林琳:1919年生,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参加新四军,同年入党,1948年转入广播战线,历任济南新华广播电台,南京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主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1960年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主任,后任副台长。)
徐平羽先生自用印
徐平羽先生常用的收藏印有“平羽鉴赏”、“徐平羽印”、“平羽珍藏”、“徐公所藏”、“青箱书屋”等。徐平羽先生原名王元健,又名白丁,江苏高邮人,所以他还有“高邮王氏”、“王郎”、“王氏元健”等章。说到“青箱书屋”,还有一段历史知识可以补充:
王氏家族“青箱学”
“青箱”又称“巾箱”,意指书箱或杂物箱,其功能主要是用来放置个人物品。王氏青箱学,实际上是王姓历代当官者研究典章制度、寻求如何入仕的独门家学。据《宋书•王准之传》记录:王准之“曾祖王彪之,尚书令,祖临之,父讷之,并御史中丞。彪之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缄之青箱,世人谓之青箱学。”
荣宝2006秋拍 “玉莲斋藏画” 作品欣赏:
李可染《杏花春雨江南》 64cm×45cm 成交价:126.5万元
(此件作品暂未再次出现拍场)
傅抱石《二湘图》 103cm×46cm 成交价:363万元
(2014年春拍,再现拍场时,以3507.5万元成交)
华喦《欲系红香倩柳丝》 124cm×41.5cm 成交价:319万元
(2014年春拍,再现拍场时,以571.2万元成交)
徐渭《葡萄》 96cm×29cm 成交价:97.9万元
(2009年秋拍,再现拍场时,以235.2万元成交;2011年秋拍,再现拍场时,以3795万元成交)
金农《花果册页》十二开 24cm×30cm×12 成交价:412.5万元
(2009年秋拍,再现拍场时,以3976万元成交;2016年春拍,再现拍场时,以4830万元成交)
当“玉莲斋藏画”作品再现拍台时,总会掀起拍场竞价高潮。诚如上图展示的傅抱石《二湘图》、徐渭《葡萄》、金农《花果册页》十二开、华喦的《欲系红香倩柳丝》等,都以翻倍甚至多倍的价格成交。“玉莲斋”的品牌效应真是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