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赏析 > 2016秋| 袁枚《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2016秋| 袁枚《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袁枚 《书法册页》

水墨纸本 册页 

尺寸:1.袁枚:22cmX14cmX23; 2.叶恭绰:30cmX37cm; 3.章士钊:22cmX14cm;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袁枚是清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袁枚少有才名,擅长诗文,乾隆四年(1739年)24岁参加朝廷科考,得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年)外调做官,曾任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后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从此,广交宾朋,云游四海,对酒当歌,论文赋诗,成为一代风流才子。袁枚与纪晓岚有“北纪南袁”之称。

文章起首便写道“恭祝丽川中丞大人五十寿诗并序”。 中丞是御史中丞的简称。明清时用作巡抚的别称。明朝都察院副都御史职位相当于御史中丞,常用作巡抚的加衔,故有此称。上款人“丽川”乃是满族武官“奇丰额”,字丽川,满族正白旗人,乾隆三十七年(1769年)进士,能文善诗,历任刑部主事、贵州按察使、江苏布政使等职,乾隆五十七年擢升为江苏巡抚

袁枚交游甚广,能和“随园先生”攀上关系的,基本“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袁枚与奇丽川两人兴趣相投,文中所言“公闻枚欲往,亲为熏蚊,两眼尽赤”,可见二人关系甚密。袁枚晚年游历南方诸名山,多与诗友交往。随园主人写此寿诗之时,已经七十九岁高龄矣,但文中所写小楷,一丝不苟,诗好字佳。《随园诗话》卷五第六十六条中说到“老年之诗多简练者,皆由博返约之功,如陈年之酒,风霜之木,药淬之匕首,非枯槁简寂之谓”。在后文由随园主人所撰的“八十自寿诗”中,袁枚讲述了自己的生活所感,更能看出其与奇丰额的交好之意。

袁枚倡导“性灵说”,这在我国文学史上是具有进步意义的。袁枚不愿在官场上争逐名利,遂能依自己的方式生活,因为他翰林文人、风流俊雅的身世姿容,投怀送抱者颇多。
《随园轶事》中载:"先生好男色,如桂官、华官、曹玉田辈,不一而足。而有名金凤者,其最爱也,先生出门必与凤俱。"无羁无绊,优游自在,故而能活到八十二岁高寿。


 
  袁枚诗稿(一)上

袁枚诗稿(一)下

尺寸:22cmx14cmx16

钤印:袁枚、真好、指西海以为期、多福多男我多寿

款识:袁枚顿首拜撰,时年七十有九。


       释文:恭祝丽川中丞大人五十寿诗并序:寿诗非古也,古之人随时可以为寿诗所称介。寿史书所称为某,寿者俱不指生日而言,今之人以生日为寿,隔十年而一大庆。必有诗文申其颂扬。其中有公焉、有私焉。公者其人之德之才克副所称,如欧公之书锦堂记是也。其私者各有恩知不得不以文报。德如高僧智之于高令公是也。有公无私,则铺叙陈迹尊而不亲。有私无公,则但可作一家言。而不可以供众览,其他敷衍酬应者更无论矣。

       枚之以诗寿丽川中丞也,庶几免于君子之讥乎。枚受公知,从皖江始闻人称公之贤。亦从皖江始,未几公调粤西矣。枚到粤西闻贤公者,如在皖江也,未几公调苏州矣。枚到苏州闻贤公者,如在粤西也,又未几公以方伯(迁巡抚矣。枚在金陵闻贤公者,如作方伯时也,公如明月在天南北冬西照临如一而。枚恰如微星萤火,往往附月而飞,公之贤久而不变。枚之受知则久而愈深,初以文字相契,继以缟紵相贻,继而观过知仁,再继而略形骸忘贵贱。衣公之衣眠,公之榻坐,公之舟或千里相迎或数旬留宿。其神交意合,光景傔人。宾从旁观者不知其所以然。公与枚亦不知其所以然。惟其不必然,而竟然无所为而为之,是以天合非以人合也,古之英雄爱其人者,至于镌金铸像报其人者,至于摩顶捐躯大率类是哉,今当公五十生辰一时,士大夫之祝釐者道,枚必有诗。枚自问当有诗,即公亦未必不料。枚之必有诗也,然而枚衰矣才尽气,索何能操秃管美盛德之,形容況寂处,空山久不与人间事,凡公尊主隆民之勋业无从探听,而张皇之,只可就其所见者、所闻者、所身受者学崧高之颂,申伯闷宫之祝,鲁侯韵其词以献,所以数止于九者。亦古人九如称祝之義也。两江何处不恩波(公本皖江布政),五十中丞鬓未皤。邓尉刚飞千尺雪,吴娘齐唱百年歌。生逢冬日人原爱(腊月二十一日),开到梅花春正多。我欲借诗当图画,将公丰采一描摩。

        起居八座贵全忘,自制书生印一方(公镌私印曰书生本色)。官有廉明皆特薦(所薦李宁圃、李松云、胡潢溪皆循吏也),狱无冤抑不平章(平友数狱民以为神)。心清岂受监池染(两署监政丝毫无染),才大能将海水量(公奉旨勘㝎黑水洋界址)。听说东征诸战士,至今挟纩尚盈箱(王师征台湾时值腊月,公赐士卒锦衣三千欢呼渡海)。尽撤闗防罢採风,胸中八面总玲珑(署内皆苏州人,听其出入从不遣人访事)。镜悬佛座诸天照,月到層霄万象空。片语诙谐皆妙谛,良方小试亦神通(公精医理,枚腹疾,赐印药酒而愈)。请看绝世聪明处,置屐安窗总不同(书斋窗槅顶置曲柄葫芦以出烟气)。

       月榭风廊曲径开,华堂新构小蓬莱。才听官鼓参衙毕,又取诗牌唤笔来。奴入萧家都爱士(家人夏庆、徐禄等,俱有儒者气象),宾登孙阁半仙才(内幕尤二娱庐湘槎林远峰诸君子皆诗人)。公余更试拏云手,一箭穿杨酒一杯(公善射百发百中,输者皆饮)。

       两诣黄堂泣冯豹(苏州贤守冯巽泉病危,公两次泣临),旁观齐下泪盈盈。侯生残稿关心护(幕友侯枕渔遗稿,公交枚选入诗话),孙宰遗孤倒屣迎(公与孙春台抚军交好,孙亾公待其孤尤厚)。大抵英雄俱念旧,断无菩萨不多情。宾朋风義敦如许,何况恩知答圣明。

       更喜名贤聚一家,高阳里第侭堪誇。郎君媕雅非纨袴(公子在长安小市见枚三十年前手书诗册即买送公处),命婦慈悲是释迦。眉掃姬姜来问字(公有观玉姬画眉诗),风吹旌节尽生花。门庭雍肃经书满,不数南阳鄧仲华。義父貤封特旨颁,登时佳话遍长安。希文复姓归宗易,赵武酬恩继绝难(封公生中丞时,哀老友塞公无儿,即抱与之。及长将赴试填履歴,塞公不肯欺。君仍遣公归,公感抚育恩。官巡抚后奏请貤封,以次子广麟嗣养,父为孙上俱嘉允)。一点丹心陈帝座,两家紫诰下云端。高风古谊千秋少,应作三贤合传看(公于辛亥元旦即暗祝于天前岁才得面奏)。十年小草覆卿云,每接清谈輙夜分。千里仙舟迎郭㤗(枚来往苏杭,公以坐船迎送),几番絃管醉司勋。探知食性将厨训,代掃秋蚊把帐熏(公闻枚欲往,亲为熏蚊,两眼尽赤)。如此怜才真绝代,古来青史少传闻。鲰生也届杖朝时,额手云天有所思。百岁擁旄应更健,十年作相不妨迟。长江路远难擎爵,知已恩深易措辞。寄语金闺女公子,加签添诵祝爷诗(枚到公书斋见小仓诗稿,加许多红签,初颇愕然,后问家人方知公签出命四姑娘读也)。


袁枚诗稿(二)

尺寸:22cmx14cmx7

钤印:枚、存斋

款识:枚再呈稿。 


        释文:附呈八十自寿诗博公一笑。自笑将开九秩筵,挽诗翻在寿诗先。刚修稧事倾三雅(三月二日),再宴琼林欠四年。潇洒一生无我相,逢迎到处有人缘。桑榆晚景休嫌少,日落红霞尚满天。白云深处白凫翁,尚记髫龄入泮宫。贾谊登朝裁弱冠,赵元叉手谒三公。金莲花烛家家羡,南国甘棠树树红。一旦慈鸟思友哺,摇鞭不待管絃终。

       买得青山号小仓,一邱一壑自平章。梅花遶屋香成海,修竹排云绿过墙。嵌壁玻璃添世界,张灯星斗落池塘。上公误听园林好,来画庐鸿旧草堂(甲辰春,圣驾南巡和致斋公相遣人来画随园图)。

        卅载承欢髩巳星,莱衣舞罢此身轻。千重越嶺看花去,两度天台采薬行。倭国都来购诗稿(高丽使臣李承熏洪大荣等),佳人相约拜先生(孙云凤、张玉珎诸人)。九州不信吾还在,总说阳休古姓名。

        甲乙丹黄万卷余,见孙珍重好家居。但看手泽应思我,莫为科名始读书。平子四愁能自遣,香山三㤗有谁如。此翁事事安排㝎,生冢营成傍草庐。欲为迟郎赋感婚,即将此日卜良辰。蟠桃会上看新婦,玉镜台旁祝大椿。白发妆成三女粲(陆金钟三姬俱老矣),好风吹满一家春。画梁乳燕双飞处,添个堂前问字人(阿迟妇全寳能诗)。

       一枕黄粱梦太长,凭人唤醒又何妨。烟云起减山还在,桃李荣枯松自苍。不解枭庐呼彦道,爱藏金石学欧阳。窦公他日河西召,拟献周官乐几章。

        逢花逢月客谁招,硕果晨星逐渐凋。怕过山阳听玉笛,嬾从酒店赎金貂(性不饮而好饮客)。牡丹艳艳开三月,圣世看看历四朝。倘把光阴抡指笑,占人多少可可怜宵。闺中妻老尚齐眉,冷暖常先侍者知。同榜一人唯首相(阿广庭相公),及门五代见孙枝(谈羽仪郎中家)。诗多幸赖辞官早,累少全虧淂子迟。更喜女嬃还健在,白头闲坐说儿时(陆氏姊八十六岁)。

       尚书小楷尚登楼,滴露研朱事未休。清福已经消半世,虚名遑敢望千秋。贫能行乐仙应妬,老不逃禅佛亦愁。但过杖朝无处杖,思量只好上天游。 


(文物商店题签)

袁枚的墨迹传世之作稀少,此作附有文物商店标号 “文-3376”的旧藏,后曾为陈半丁、宋小濂旧藏,并附有章士钊、叶恭绰题跋,由此可见此帧作品的弥足珍贵。  

说明:1.陈半丁(1877-1970),初名年,字静山,号半丁。浙江绍兴人。擅花卉、人物、山水、走兽。写意得任伯年、吴昌硕亲授。曾任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央文史馆馆员等职。

       2.宋小濂(1864-1926),字铁梅,又字友梅,吉林永吉人。官至黑龙江巡抚,辛亥革命后改任都督,参政院参政。


 
  (章士钊题) 

章士钊题:袁公晚年真实笔墨,都盖有“存斋的笔”四字印章。此册却无有,或者疑之,吾以为不必疑,诗好字佳,固此公衰年奇迹也。半丁兄宝之。乙未秋,章士钊题。钤印:章士钊印、行严

说明: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一作行岩,别号孤桐,湖南善化人。工书法。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政协全国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

 
(叶恭绰题)  

叶恭绰题:袁随园在乾嘉之际声誉过高,其后诋之者又太甚,实则其文学在清代自有其地位,不必故为毁誉也。其诗之佳处,在情文相生,宛转如话。近年陈叔伊、樊樊山、赵尧生皆颇学之,然真挚处尚不能及。又其人本非忘世者,以生际乾隆,深知政局情势,故一遁而为充隐,其集中赞司马相如,殆即以之自况,其周旋当道亦非得已。曩曾有人责及其不应与奇丰额、惠龄诸贪吏往来,殆未察其一门以自全自晦之道,在专制统治之下,文士欲坚其操行,殆非易事,可为同情太息也。半丁仁兄春日出示此册,因连犿书此。一九五四年一月遐翁叶恭绰。钤印:遐盦

说明:叶恭绰(1889-1968),字裕甫,号遐庵,广东番禺人。工书法,擅竹石,精鉴赏。清末京师大学堂毕业,1923年任广东政府财政部长,1931年任铁道部长。建国后,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北京中国画院院长。



拍卖预告
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