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论坛:正统画派的精神领袖——王原祁(清代十大画家解析之五)
文/朱绍良
王原祁,(1642年-1715年)〔清〕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王时敏之孙。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仕途累至户部侍郎,人称王司农。以擅画供奉内廷,作为康熙日讲官的文化侍从,康熙四十四年奉旨与孙岳颁、宋骏业等编撰《佩文斋书画谱》,康熙五十六年主持绘制《万寿盛典图》为康熙帝祝寿。擅画山水,继承家法,师法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又极力师法倪瓒,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金刚杵”。王原祁继承董其昌、王时敏书画思想,受到清代最高统治者荣宠,成为清初画坛的精神领袖,弟子众多。与祖父王时敏合称“娄东派”,与王时敏、王鉴、王翚并称“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合称“清六家”。
《仿王蒙松溪仙馆图》
作为正统画派的精神领袖,王原祁绘画水平超群,笔墨个性鲜明,他虽然是四王吴恽中年龄最小,却后来居上超越众人。强调绘画结构以龙脉布置,“理、趣、气兼到”绘画思想,用笔端“金刚杵”表达笔力和笔墨精神。绘画理论以《雨窗漫笔》、《麓台题画稿》著称,是董其昌以后文人绘画重要理论著作,是正统画派的理论基础。王原祁在这两部著作中,高举文人画家嫡脉正宗大旗,大肆褒贬野逸画派,“明末画中有习气恶派,以浙派为最。至吴门云间,大家如文沈,宗匠如董,赝本混淆,以讹传讹,竟成流弊。广陵白下,其恶习与浙派无异。”。
王原祁反对将绘画作品商业化,反对金陵八家卖画行为,反对四僧带有怨气和不平的作画态度,反对浙派甜俗靡弱的画风。主张将人品与画品结合,不为名利驱使,将绘画作为精神追求、荡涤尘埃、修心养性“文人的遣兴”,否则“画品即人品”,不正之气隐跃毫端。康熙皇帝非常看中王原祁"画品"思想,也很欣赏他的绘画,并经常让他挥毫作画。一时间满朝文武大臣、王公贵族求画者多,康熙还亲下指令王原祁外甥李为宪、弟子释覆千代笔作画去应付权贵。
王原祁作品的确要分成三部分,其一奉康熙皇帝敕命作画,必须亲力而为,使出浑身解数倾全力完成;其二王公大臣求画作品,大部分为学生代笔作品或者亲笔应付之作;其三按其理论思想创作的画作,皆为真迹精品。清初张庚《国朝画徵录》记载“圣祖尝幸南书房,时公为供奉,即命画山水,圣祖凭几而观,不觉移晷。···平时以应诏不遑,凡求者属宾客及弟子代笔而自题其名,大率十之八九,鉴者若徒凭款识,则失矣。”
图上《仿王蒙松溪仙馆图》水墨纸本,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原中国最早博物馆古物陈列所旧藏,是奉康熙皇帝之命,临仿元四家王蒙作品。绘画之中虽以王蒙笔法为主,经营结构仍强调龙脉构图,笔墨之间依稀看到自家笔法。图下《秋林远黛图》绢本设色,用色、用墨极为讲究,原古物陈列所旧藏,现在流散民间。也是奉康熙皇帝敕命之作,此幅不是临仿前人之法,完全以王原祁绘画思想设计。开合式构图,远处山峦龙脉结构明显,近山俯首于主山,中间河流泾渭分明,“理趣”思想凸显。这两幅画作都是“臣王原祁奉敕恭画”落款,可以看出王原祁使出浑身解术,完成康熙皇帝敕命,采用不同笔法的扛鼎之作。
《秋林远黛图》
王原祁的绘画理论,影响有清一代200多年,成为清代朝野帝王、臣工、士绅、文人们所奉行的美学标准,也是雍正以后历朝历代宫廷画院绘画范本。他的影响延伸至民国海上文人画家,“三吴一冯”等主流画家,追学不缀。旧上海上流社会大收藏家们,对王原祁作品更是非常青睐,以至于王原祁精品画作价值,超越宋元作品,今日上海博物馆所藏王原祁作品,无不是那些旧上海风云人物珍爱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