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赏析 > 【北京荣宝23春拍】中国书画·荣名为宝专场精赏(三)

QQ浏览器截图20230615102204.jpg


640.jpg



“荣名为宝”作为北京荣宝拍卖中国书画板块的重要专场,是以近现代名家书画为主体的品牌,以传承有序、来源清晰的精品路线为宗旨,吸引众多藏家目光并备受追捧。本季“荣名为宝”专场涵盖各个时期及流派的名家精品力作,荟萃吴昌硕、齐白石、朱屺瞻、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黄胄等大家经典,来源清晰,流传有序,阵容齐整,精彩难得,不容错过,届时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








精 品 赏 析










01.jpg

LOT.316

张大千 (1899-1983) 坐看秋云升

设色纸本 镜框

钤印:张爰私印

款识:林木萧条山水清,长滩浅濑互纵横。何人晏坐心无事,闲看秋云隔峤生。拟巨然笔写于大风堂下。蜀人张大千爰。

题签:大千夫子拟巨然《观泉图》。门人永年王遐。

说明:

1.此作品原为香港佳士得2009年11月29日中国近代书画拍卖会,编号680拍品。

2.此作品原为香港佳士得2012年秋季中国近代书画拍卖会,编号1255拍品。

146×66cm.

RMB: 800,000-1,200,000

张大千前期山水主要学习和临抚石涛、石溪和浙江诸家。四十年代的敦煌之行,促使张大千的山水画发生丕变,呈现新的风貌。四十年代中期起,他上溯宋元,宗尚“元四家”和董源、巨然等名家,融入宋元文人画笔墨蕴藉的意趣。是幅《坐看秋云升》构图十分新颖,近景处山泉汇聚成一条宽阔的溪流贯穿画面,一高士端坐溪水旁,颇有寄托,观望对面的郁郁树林和远处高山。张大千用平行的长披麻皴来描绘山峰、山坡,以巨然的风格为基础,进行新的创作。于巨然笔墨之外,融入己法。


















02.jpg

LOT.317

张大千 (1899-1983) 清溪翠幄

设色纸本 镜心 1946年作

钤印:张大千、蜀客

款识:不教尘负踏春游,出郭聊为一笑谋。新水已堪浮艇子,好山无赖上眉头。风撩鬓影春衫薄,树罨溪阴翠幄稠。一坞桃花偏入意,江村桥畔小淹留。舟行欲尽有人家,记得横桥是上沙。南望风烟随鸟没,西来墟落带山斜。暖催新绿初归柳,水映酣红忽见花。残酒未醒春困剧,汲溪聊试雨前茶。文衡山二律。丙戌夏日,写于沱水邨居,大千张爰。

说明:此作品据《台北中央日报》(星期四,第五版)记载:1974年1月31日国画大师张大千昨天在川康渝同乡会欢迎茶会中,愉快地欣赏自己的旧作。

出版:

1.《台北中央日报》第五版,1974年1月31日。

2.《张大千精品集·下卷》P274,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7月。

158×82cm.

RMB: 6,000,000-8,000,000

张大千的山水画,无论繁密抑或简括,都体现出他深厚的传统功力。其山水作品由早期的具象走到印象,再由印象走进晚年的抽象,实现了三步跨越。早期张大千学习传统,以摹古入手,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叶浅予评张大千:“穷追古人之迹,穷通古人之法,最后达到穷探古人之心”。

此幅《清溪翠幄》为张大千壮年之作。画面上但见暖峦浮翠,元气淋漓,令观者为之心动。画面布局以高远角度表现水村山郭的平远之景,致力于描绘诗句中描述的小桥流水、策仗老者以及林中隐居处的柴门茅屋,中部以留白的水面作为隔断,近处疏树垂岸,农舍数处,远处则是隐约的山石轮廓。画面中部的河面上以游船来点缀,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也体现了所作此画的用意,于精炼中见奔放,墨韵清润典雅,十足石涛的风神气韵,整幅作品呈现出画家作品清新俊逸的面目。

















03.jpg

LOT.321

潘天寿 (1898-1971) 水色花光

设色纸本 立轴 1962年作

钤印:潘天寿、不雕

款识:水色花光一片,飞入鸳鸯不见。晓泉同志鉴可。六二年初秋,大颐寿者。

说明:上款人孙晓泉,山东临沂人,曾任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杭州市文化局长、浙江省文联副主席,《西湖》杂志主编、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等职。与黄宾虹、潘天寿、马一浮、盖叫天等友谊深厚。

出版:

1.《韩中建交纪念·荣宝斋秘藏中国近百年书画珍品展》P108,东方研书会、东方画廊、荣宝斋,1993年。

2.《百年撷英》P32-P33,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

3.《国粹四大家——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P156-P157,商务印书馆,2010年。

4.《荣宝斋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展作品集》P104-P105,荣宝斋出版社,2014年。

展览:“韩中建交纪念·荣宝斋秘藏中国近百年书画珍品展”,东方研书会、东方画廊、荣宝斋,1993年。

76×45cm. 

RMB: 2,000,000-3,000,000

潘天寿善用小构图布大幅,是幅《水色花光》,在宽大的画幅上仅画了一叶硕大的墨荷和一朵盛开的荷花作主体,却产生向画外展开的张力。在阳光的照耀下,红色荷花与黄色的花蕊相互映衬,鲜艳夺目,惹人喜爱。纵观全图,一种空旷、自由的感觉油然而生,使人为之一振。红花似火,墨荷如云,相互映衬,构成灿烂壮丽的画面,使读者顿感气盛、力足,不禁怦然心动,血脉沸腾,惊叹于那朵出水芙蓉所特有的含蓄的美与世无争或者是另一种更高的境界。

潘天寿曾说,画学之笔墨意趣,能老辣稚拙,似无能,即是极境。作者也一直在追求这种境界。潘天寿受到清末的吴昌硕的影响,“作画时,须凭着一股气。”是图以骨力、骨气取胜。从墨韵看,细微处层层叠加,雄放处阔笔横扫,很显气势。


















04.jpg

LOT.323

徐悲鸿 (1895-1953) 暖春

设色纸本 镜心 1940年作

钤印:悲鸿

款识:悲鸿,庚辰五月大吉岭。

鉴藏印:曼士珍藏、应荃珍藏

说明:此作品经黄曼士、郑应荃、张宗宪递藏。

出版:

1.《艺术家》P85,1977年。

2.《张宗宪珍藏中国近现代书画》P83,香港苏富比,2002年。

展览:

1.“张宗宪中国近现代书画收藏展”,上海,2002年6月。

2.“张宗宪中国近现代书画收藏展”,香港,2002年10月。

3.“张宗宪中国近现代书画收藏展”,台北,2002年12月。

109.5×34.5cm.

RMB: 3,000,000-4,000,000

此幅徐悲鸿《暖春》创作于1940年5月,画于喜马拉雅山之大吉岭,是徐悲鸿盛年时期的精心之作。与常见的觅食、戏水的闹鹅相比,这幅画中所描绘的三只鹅,两只回颈酣然入睡,一只睡眼惺忪,仍守望同伴,率笔渲染的淡赭水岸,花青色的没骨草丛,衬托出白鹅洁白的羽毛,通幅画面色调给人以暖融融的感觉,充满和煦的阳光,使观者感受到从容、安然的自然气息,一派祥和静穆的天籁之美。徐悲鸿认为华贵与静穆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他的这幅画诠释了他所一贯追求的艺术理论。

徐悲鸿画鹅多画白鹅,描绘黑鹅少有,素描中曾经有过,此画中画了一只墨色的黑鹅,用墨线勾写,墨色点染而出,甚为罕见,识者当珍之。此作寄托了他对和平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在大吉岭山居生活的闲适心境。

















05.jpg

LOT.340

黄胄 (1925-1997) 朝鲜舞

设色纸本 镜框 1975年作

钤印:黄胄

款识:陈英同志存正。一九七五年七月,黄胄于北京。

说明:

1.上款人陈英原名杨金诺,曾参加解放战斗、抗美援朝等战争。他属意丹青墨翰,广交艺界硕彦。自六十年代开始,陈英及其夫人金岚致力于书画收藏活动,许多书画名家大师都成为陈英夫妇的朋友和座上宾。

2.此作品即将出版于《荣宝雅集》,2023年。

143×95.5cm. 

RMB: 2,800,000-3,500,000

《朝鲜舞》作于1975年,是典型的黄胄题材少数民族舞蹈系列作品。作品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此作的流动的势能充满整个画面。艺术家有心安排了一个完美的节奏,以画面正中央舞动的舞者为主要描述对象,双手执扇的动态构成一个从左上往右下的动势。以舞者自身贯穿联动,手指的上下朝向互动又形成了一个呼应的动势。而当中舞者的动态尤为精彩,头颈的扭动、手臂的动作与裙摆的舞动在了一起,蜿蜒流转。身躯作为一个主轴纵向地将这些动势整合,使得画面灵动而不散乱,松弛又浑然一体。黄胄更以精准灵动的笔法刻画人物形象,使之成为画面的题眼,将这股流动之气凝结于人物的神情动态之中,呼之欲出。

















06.jpg

LOT.343

朱屺瞻 (1892-1996) 山翠有佳色

设色纸本 立轴 1962年作

钤印:起哉、梅花草堂

款识:山翠有佳色,桥红添美景。壬寅初夏画长江景,起哉朱屺瞻于上海梅花草堂。

鉴藏印:梅洁楼

说明:此作品原征集自作者家属。

出版:《荣宝斋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展作品集》P88-P89,荣宝斋出版社,2014年。

136×68cm.

RMB: 800,000-1,200,000

朱屺瞻的创作继承传统、融会中西、致力创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个人风格,他是近代画坛传承吴昌硕大写意画风又能融合中西的代表人物。朱屺瞻早年曾留学东瀛攻习西画,对于印象派以及野兽派的画法心印尤深,他把这两派对于色彩的处理和笔法运用到国画的彩墨之中,开创了自己的面目。解放后的五六十年代,朱屺瞻任职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作为国家文艺单位的专业创作人员,他响应时代的号召积极深入生活,以手中的笔墨为祖国的大好河山写生立传。在写生过程中,朱屺瞻画出了一大批反映时代面貌的红色题材山水画作,为后人留下了那个时代珍贵的记忆。

此作便为朱屺瞻六十年代的写生之作,墨韵层次丰富,墨色浓郁中不乏清润,笔法浑厚敦实。林峦树木在浓淡笔墨的皴点下显得生机勃勃,苍翠郁密,显示了画家在对于新社会新时代的热爱。

















07.jpg

LOT.346

傅抱石 (1904-1965) 秦淮柳荫

设色纸本 镜心 

题跋:抱石旧作,惜未及落款,因为之题。罗时慧。钤印:罗时慧

鉴藏印:新岗心赏、刘新岗鉴藏书画之印

出版:

 1.《名家翰墨第45期·傅抱石特集》P66-P67,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10月。

2.《傅抱石画集》P58,台北历史博物馆,1994年。

3.《碎金集·二》P158-P159,许礼平主编,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4.《傅抱石大典》P187,古吴轩出版社,2004年7月。

5.《中国艺术大师·傅抱石》P157,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

62×110cm. 

RMB: 1,800,000-2,600,000

据《傅抱石大典》载,此画作于1955年,这一时期在傅抱石创作的主旋律就是探索中变革,在变革中探索。他以重大的历史事件作为新题材,突破了传统题材的束缚,同时在绘画技法上探索新技法与新题材的结合。以传统的形式表现了四季山水中的新生活,其意境已与他往日所画的兰亭、赤壁等有很大不同,那种古典的精神,已完全被一种现代的风情所替代。

















08.jpg

LOT.366

李可染 (1907-1989) 漓江边上

设色纸本 镜心 

钤印:可染、传统今朝、在精微

款识:可染。

出版:

1.《李可染中国现代山水画》P48-P49,天津杨柳青画社,2001年。

2.《荣宝斋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展作品集》P152-P153,荣宝斋出版社,2014年。

展览:

1.“中国近代名家作品展”,图录第64号,江苏徐州李可染旧居,1998年5月。

2.“第三届李可染艺术节·李可染和他的老师们作品展”,徐州美术馆,2009年11月21日。

3.“首届中国长春东北亚文化艺术周·第二届东北亚国际书画摄影展”,吉林长春东北亚艺术中心,2010年9月1日。

38×68cm.

RMB: 1,800,000-2,600,000

《漓江边上》是漓江画面的一处截景。此幅较其它同题材作品的新颖之处,在于画面左边作大块看似留白的漓江水景,与右侧浓墨色块形成强烈对比,将山体的深度感和博大感置于画面之外,而气势则渗入画面之中,十分独到。三两帆船在江面上游弋,景物显得更为空灵、剔透。李可染先生的绘画特点有“三新”,即笔墨新,他把硬笔、素描的效果运用到了中国画中去,并采取了再积墨法,这种方法相对黄宾虹的积墨法而言,层次更为多变,因此产生了更强烈的厚重感和体积感;构图新,采取了鸟瞰、平视、远景近写的构图模式,以大观小、小中见大,同时还融会了篆刻艺术中密不透风、疏可跑马的构图理念,使“李家山水”独具视觉魅力;题材新,表达的主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景物为基础,取舍而成,所以让观者感觉似曾相识,很有亲和力。这幅《漓江边上》充分体现了李可染的各种创新手法,是李可染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幅。

















09.jpg

LOT.372

齐白石、王雪涛等

山水花鸟人物八屏

设色纸本 镜心 

款识:

1.潇湘雨霁。甲申,元亮写。钤印:周

2.燕孙徐操写。钤印:徐操

3.春窟鸟声新。满川汪溶。钤印:慎生、汪溶之印

4.榴开见子。甲申长春,半丁老人。钤印:半丁老人、山阴道上人

5.白石老人画最小者。钤印:木人

6.香里徘徊。雪涛写。钤印:雪涛长年、瓦壶斋

7.汝贤曹克家写于旧京尊蔼庐。钤印:汝贤、克家、尊蔼庐

8.陈林斋作。钤印:启湖

29×16cm.×8 

RMB: 600,000-800,000

此八屏是齐白石、王雪涛、陈半丁、汪溶、徐操、曹克家、周元亮、陈林斋八位画家所作。白石老人《折枝花卉》生机盎然,富丽非凡;王雪涛《花蝶图》敷色淡雅,灵动之致;陈半丁《榴开见子》寓意吉祥;汪溶《登枝图》春光烂漫;徐操《松下仕女》婀娜传神;曹克家《猫戏图》憨态可掬;周元亮《泛舟图》意境高远;陈林斋《婴戏图》童真可爱。无论山水、人物、花鸟皆为精心之作,题材丰富,设色清丽,精巧雅致,匠心独韵,突显出各位画家扎实的功底和丰厚的学养,可谓集各家之长,八屏成于一套,实为难能可贵。

















10.jpg

LOT.379

吴昌硕 (1844-1927) 松魂

设色纸本 镜心 1922年作

钤印:吴俊卿、苍石、明月前身

款识:石奇灵气钟山岳,树老荒寒避斧斤。一自娲皇精卫去,补天填海已无人。壬戌新秋挥汗成之,吴昌硕并记于沪上禅甓轩,时年七十有九。

34×138cm. 

RMB: 800,000-1,200,000

吴昌硕画松,一得益于其傲睨万物、独立高洁的品格,二得益于其书法中的金石气。松之品格,最契合俊卿之风骨,松树树干之苍茫虬劲,松叶之俊挺峭拔,则非骨法用笔所不能为。此作以横幅画松石,笔墨浓郁,气势凌云,雄健古厚,气象苍浑。以淡墨先作枝干,行笔运墨中多见其所热衷临摹的秦石鼓文笔法,墨色层次既然明且清后,再以浓墨细笔中锋穿梭于其间,间或稍加赭石绚彩,枝干之结构、轮廓亦在其中矣。整体画法既增加丰富了笔墨的结构,又写意般地表现了老松树干经年历岁的结节印痕。画面左上以自题诗补空:“石奇灵气钟山岳,树老荒寒避斧斤。”尤见金石之韵,书画相映生辉,别富意趣。

















20.jpg

拍卖预告
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