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赏析 > 18春|敦煌写经及佛教艺术专场|妙相梵华

18春|敦煌写经及佛教艺术专场|妙相梵华

“唐”与空间有关,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卡”时空的万象,色彩,线条交织出的自在与灵动。

敦煌写经及佛教艺术专场|妙相梵华


就如同一块画布之上,既可以绘制一尊,也可以画出几百尊乃至上千尊佛,勾勒出无边的神佛世界。

唐卡被誉为最复杂,严谨的工笔重彩画,一幅唐卡的绘制,短则数月,长则数年甚至更久!而一位唐卡画师从一位初学者至能独立绘制一幅唐卡,至少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唐卡画师一生奉献于唐卡,一生都只是在默默无闻的付出。

唐卡所包含融汇的佛教精神和愿力,以不可思议的绘画技巧和绘制,在传承宗教哲学,医学,美学,历史,人文等基础上,更加呈现出作为艺术形态所具有的独特表现力和般若智慧,在感受宗教艺术魅力的同时,唐卡被称为视觉经卷,以图画的形式传递着佛陀的智慧与慈悲!

精 赏

敦煌写经及佛教艺术专场|妙相梵华


1201

14世纪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西藏)

棉布矿颜 卷轴

53×43 cm.

RMB: 700,000-800,000

提 要:此幅唐卡是极为罕见的高古作品,画风沿用了最早期窟式布局,上师、护法、空行共八十尊如法排列。主尊是罕见的男相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并且使用了堆金画法。整幅作品古朴、庄严、丰富而通透,颜料使用极为奢华。是一件古今稀见的珍贵名品。

敦煌写经及佛教艺术专场|妙相梵华


1215

清早期 格鲁派皈依境唐卡(哲蚌寺风格)

棉布矿颜 卷轴

105×77 cm.

RMB: 400,000-450,000

提 要:此幅唐卡描述修法观想所依。画面中央为铺着日月坐垫和各种莲花的八大狮子宝座,上面端坐释迦牟尼佛,代表诸佛菩萨的总体慈悲相。肤色呈金黄色,蓝发高髻,右手于膝前结触地印,左手结禅定印,双腿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之上。圆满的面部五官精致优雅,神采飞扬。主尊心中的金刚总持刻画一丝不苟,细致精微,与主尊头顶天空的宗喀巴大师一起代表法报化三身。围绕释迦佛的是以龙树为首的深观般若学派和以无着为首的广行般若学派诸多道次第传承上师和如海如云般不可估量的诸佛菩萨、本尊、空行、护法等。整幅构图新颖,内容丰富,佛教传承内容表现得尤为突出,具有较高的宗教和艺术价值。

敦煌写经及佛教艺术专场|妙相梵华


1218

清早期 金刚手菩萨

棉布矿颜 卷轴

73×55 cm.

RMB: 210,000-230,000

提 要:周边一圈是:见闻解脱中阴文武百尊,出自大幻化网,义即根本摧灭金刚地狱,亦称「中阴百尊」。以人亡故后,在实相中阴期,由心识所现之。所谓大幻化网者,以行者顶心二轮,所化出之寂静、忿怒本尊。此幅唐卡是画工、陈述极为严格的寺院画僧作品。

敦煌写经及佛教艺术专场|妙相梵华


1223

17世纪 黄财神(西藏)

棉布矿颜 卷轴

68×40 cm.

RMB: 560,000-600,000

提 要:黄财神在象雄文中称为“占巴拉”,藏文叫做“诺拉”,翻译成汉文叫做“财神”。 藏名叫作“占巴拉色波”或“藏色”,他的色肤是黄色,故称为黄财神。黄财神为藏地各大教派尊奉的五色财神之一,黄财神在密宗教法中,属于财神也是护法神。黄财神的形象为上身袒露,下身着裙,右手持摩尼宝,象征宝光普照十方,增添众生的福报;左手抱一只大猫鼬(吐宝鼠),鼬的嘴里含着珠宝,象征财宝。右脚踏一只白色海螺,象征着他能入海取宝。黄占巴拉即黄财神:《瞻巴拉修炼方便》中载:宝贝座上雄狮立,莲花宝贝放光芒,方便犹如日月辉,此为财神占巴拉。尤其此幅作品以厚布设色,纯金绘制,画工极为细腻精湛。作品中主尊力道雄厚,山水花木布局辽阔自然,象征财富丰硕无尽;是件少有的精品力作。

敦煌写经及佛教艺术专场|妙相梵华


1233

18世纪 佛本生故事图唐卡

棉布矿颜 卷轴

89×67 cm.

RMB: 300,000-350,000

提 要;本套唐卡为佛本生系列唐卡中的三幅。佛本生故事脱胎于古印度梵文佛经,主要讲述佛祖宿世的种种善行,藉以宣扬佛教布施、忍辱等思想。三幅唐卡主尊皆为释尊,头饰螺发,面相庄严,上身披袈裟,下身着僧裙,结跏趺坐,但所结法印不同,依次为与愿印、禅定印和说法印。主尊周围的空间被分为十格,每格中都描绘了本生故事情景。整幅唐卡构图传统,布局规整,方格式的布局尚有早期遗韵,青山绿水的背景展现了晚期唐卡注重自然气韵的特点;设色雅致靓丽,用色丰富多彩,人物造型生动,身姿自然写实;尤为难得的是,每个方格下均有藏文题记,标明故事具体内容,实为宗教修持和艺术收藏的不二之选。

敦煌写经及佛教艺术专场|妙相梵华


1236

清 大威德金刚坛城

棉布矿颜 卷轴

70×51 cm.

RMB: 350,000-400,000

提 要:曼陀罗起源于古印度的密宗修法活动,当时人们为了抵御“魔众”入侵,在修密法的场地筑起圆形或方形的土坛,邀请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亲临坛上作证,并在坛上绘出他们的图像。坛城作为象征宇宙世界结构本源,是变化多样的本尊佛及众佛聚居处的模型缩影。

坛城中央为方城,呈井字形,正中圆圈内绘独雄大威德金刚,身蓝色,有九头三十四臂和十六足。城内还有一面二臂的大威得金刚眷属,护持四面八方。坛城四面均有T形入口,饰有祥麟法轮、摩羯兽和金刚杵状的宫门。莲花墙由不同色彩的莲花瓣构成,象征清净无染;金刚墙由金刚杵首尾相接而围成,代表坚固不可摧破;火焰墙由五种不同色彩的火焰呈顺时针方向猎猎燃烧,象征智慧;八大寒林墙由八组不同的人物和景物构成,代表可以镇压一切邪魔外道。

坛城饰金线勾勒的深色卷草花纹,左上角有大智文殊菩萨,寓示大威德金刚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人物形象生动,惟妙惟肖。幅唐卡内含丰富、画工精细,而且保存完好,堪称同类作品中的中翘楚。

敦煌写经及佛教艺术专场|妙相梵华


1393

清 铜鎏金宗喀巴像

H: 15.5 cm.

RMB: 140,000-180,000

提 要:宗喀巴,法名罗桑扎巴,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生于今青海湟中县,七岁出家,十六岁赴藏研习各教派法要和显密经典,逐渐形成自己的佛学思想体系,创立藏传格鲁教派。是中国佛教史上影响深远的一代宗师,被视为文殊菩萨的化身,地位崇高。

本尊额际高广,面颊圆润,鼻翼宽阔,神态静谧,身着坎肩、僧裙和袒右式袈裟三件法衣,衣缘及衲衣的福田条纹内錾刻缠枝花卉,精致异常。尊者双手于胸前结说法印,跏趺端坐于双层莲座之上。

本尊造像采用锤揲与铸造工艺相结合的技法,工艺考究,鎏金精美,形象塑造生动传神,虽法器已佚,但据其衣着、形象及手印判断,本尊造像为宗喀巴祖师无疑。

敦煌写经及佛教艺术专场|妙相梵华


敦煌写经及佛教艺术专场|妙相梵华


敦煌写经及佛教艺术专场|妙相梵华


1394

清早期 铜鎏金上师像一对

H: 26.5 cm. H: 25.5 cm.

RMB: 1,800,000-2,800,000

提 要:两位尊者一为巴沽拉尊者,一为戒博迦尊者。

尊者在佛教中亦泛指具有较高德行智慧的僧人。据佛教经典记载,十六位僧人受释迦牟尼佛嘱咐不入涅盘,永住世间,济度众生,这就是所谓的十六尊者。巴沽拉尊者为十六尊者之九,手捧的鼠鼬是其身份的重要标志。据佛教经典中讲,每个触摸或看见过尊者鼠鼬的信徒都将获得色、香、味、触、声等五欲的快乐。

此尊造像法相庄严,慈悲祥和,直鼻高挺,双唇含笑,给人一种超越凡人的亲切感。双手托抚鼠鼬,端坐在双层卡垫上。鼠鼬刻划生动写实,细密的毛发清晰可见,呈现出当时工匠高超的艺术写实功底。造像衣褶处理,饱满流畅,线条的曲直、角度的转折都注意到了刚柔相济和虚实对比,也把织物的柔软质感完美毕现,把传统写实技法应用到极致,代表了清代金铜雕塑造像的最高制作水平。袈裟的细部制作也十分精致,尤其是袈裟右上角打结处的来龙去脉和结扣的穿插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袈裟装饰纹样丰富,衣领处饰卷云纹,袖口饰草叶纹,底缘处饰缠枝莲纹,纹饰錾刻清晰,工艺细致纯熟。造像的双层卡垫极具特色,正面上层两侧雕刻两条海水龙纹,采用海水龙纹作为装饰图案的金铜佛像多为皇家寺院所供奉。下层中央饰菩提树,两侧饰莲花。卡垫上面的座毯两侧面上雕刻鸾鸟衔灵芝和灵鹿衔灵芝,图案繁缛精美,题材寓意吉祥。

戒博迦尊者为十六尊者之十五。这尊戒博迦尊者造像与前面的巴沽拉尊者像的制作工艺及艺术风格如出一辙,应是同时期系列作品。该造像表情刻划生动传神,眉骨突出,直鼻高挺,双唇含笑,极为写实,给人一种超越凡人的亲切感。身着高束腰长裙,外披袈裟。衣褶处理饱满流畅,极具织物的柔软质感。装饰纹样丰富,錾刻清晰,工艺细致纯熟。造像的双层卡垫极具特色,雕刻图案繁缛精美,题材寓意吉祥。

造像具有很强的写实风格,形体比例精准、相貌特征写实传神、制作工艺娴熟精准,反映了清代最高的铜雕塑艺术水准。

敦煌写经及佛教艺术专场|妙相梵华


1395

清嘉庆 银鎏金八宝纹供碗

D: 16.8 cm.

RMB: 1,800,000-2,800,000

参 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宫廷珍宝》,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年,页230,图205

提 要:有清一代,康雍干三帝皆笃信藏传佛教,尤以乾隆帝为最,彼时皇宫苑囿中遍布大小佛堂,佛堂益众,所需敬奉神像与诸式法器遂多,为满足供奉之需,除了敬造传统藏地金铜佛像外,造办处为迎合皇帝心意,潜心烧造许多精致华美供奉器皿及法器,供皇帝及贵族们礼佛使用。这些器物因特殊的用途,制作往往不计工本,穷尽奢华,其工艺之精湛,品类之丰富,皆极一时之盛。供碗就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类,它是与香炉、烛台、花觚佛前五供的用途类同,是为祭奠之用的重要器皿。

此对碗造型富贵华丽,碗和底盘可分开,碗身于木胎上大漆,其色热烈奔放,明艳均匀,上下配有鎏金盖托,金彩夺目绚丽,其上錾刻卷草花卉纹,并嵌绿松石,花朵雅致清丽,枝叶舒展自如,华贵而不艳俗。供碗精工细作,刀工明快,纹饰繁密,极具蒙藏民族装饰特色,同时体现了清宫造办处高超的技艺和华丽繁缛的风格。底部阴刻“乾隆年制”篆书款。

拍卖预告
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