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哇噻——二〇一五 张进水墨展”将于2015年5月6日在鼎天美术公馆开幕

“哇噻——二〇一五 张进水墨展”将于2015年5月6日在鼎天美术公馆开幕


展览开幕|2015年5月6日 上午10:30

展览时间|2015年5月6—12日(9:00-17:00)

协办单位|鼎天美术公馆

主办单位|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

展览地点|鼎天美术公馆(天津市和平区睦南道129号旁)



寂夜 50*80cm 2014年


雨住云开 68.5*137cm 2013年


“哇噻——二〇一五 张进水墨展”将于2015年5月6日在鼎天美术公馆开幕,展览日为5月6—12日。此展览由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主办,展出近四十幅张进先生近几年创作的艺术精品,作品主要以山野、乡村为题材,涵盖了艺术家创作的各种风格,其艺术创作曾获得专家及观众的一致好评。


“搞现代艺术,尤其应该深入到传统文化当中,而且越深越好,只有沉得越深,才能走得越远,我是从西方的观念中来找寻和突破中国传统。”张进说到。张进幼时学画习字,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后又随山水画家陈瑶生先生学画,但此间却发现在写生和创作中发现中国传统书画难以传达时代气息,恰巧改革开放前期,西方思想浸入中国,于是在融汇了东西方绘画理念的基础上,张进创下了独具个人特色的绘画风格。


萨本介也在回忆中指出,八十年代美术思潮运动中,张进就是其中的一员。八十年代在中国美术馆展览中的作品浓墨重彩,西方式作品构图和中国水墨融合,极具作品张力。而此次展出的作品却不见重彩,均为张进近年水墨画作品,为此张进说到:“那时,西方文艺思想开始进入中国,对中国艺术造成了很大冲击,构图,色彩等等都是我用来突破中国画传统的方式,但是后来我发现以颜色划分的色彩是西方的东西,而中国的东西还是水墨。”墨分五色虽然早有说法,艺术家张进却是亲身“试行”了一次。


无论作品尺幅大小,张进表现的题材始终由“小”出发,如一片叶子,如一座月下山村。在他看来,题材不在大小,自然与生命是他创作的主题。张进一向倾心自然,往往以秦岭深处的山林、泉石、动物、植物为媒介,传达对自然的亲近与感悟。而在萨本介的眼中,他把这种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称作是张进特有的“敏感性”,他回忆“张进是一个特别敏感的人,对生活特别敏感,许多人画画是在画别人眼中的世界,而张进却坚持从自己出发,画自己对生命的体会。”


山猫 69.5*46cm 2014年


哇噻 73.5*36cm 2014年


【艺术家简介】

张进,1958年生于北京,1968年移居西安。

1970年学习传统山水画,启蒙于苏体乾先生、陈瑶生先生和外祖父沈文涛先生。后由石鲁、何海霞先生指导,转长安画派写意风格。作品注重个性,自成一格。代表作有《自然的启示》《蓝色的泉》等。

1976年返京,师从梁树年先生。

2013年任河北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木槿花下 80*51cm 2014年


展览前言


有关时代的笔墨抒怀


李抗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张进先生就是现代水墨探索的先行者之一。对于水墨本体的形式语言及笔墨创新的探索,在当时就受到艺术界的关注。相对于当时水墨探索所具备的革命性,近年来张进的水墨画已有明确的创作主线。张进先生认为现代水墨与传统水墨并不矛盾,对传统水墨认识的越深,现代水墨才会走的越远。只有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础上,才能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初见张进先生近年创作的水墨作品,很难以传统与学院绘画的视觉经验来诠释解读。在他的画面里笔墨表现中毫无“甜”、“腻”之感,而作品中的山岩、村落、田野等却给人“生”、“涩”的感觉,在这些物象中,画家将笔墨的丰富变化融入到情感与精神之中,以率真和自由的表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实际上,画家所描绘的物象早已成为直抒胸臆的媒介,这也是其作品震慑人心之所在。


此次展览作品均为画家近几年的创作,展览作品主要以山野、乡村为题材。每逢暑期,画家便深居太行山中的一个院落。我们看到的作品,大到丈二的山水,小到平尺左右的花卉,都是画家在此创作而来。近年数千幅的水墨作品都源自于这个山村,这不禁让人感叹生疑:仅以此处为创作基地,作品是否会有单调之感?坚持以这些山野村落为创作对象,需要有多大的艺术上的自信?这种扎根于当代田园式的创作,需要画家有多深的文化认知去支撑?带着这些未知,请您细品个中真味,更或在展览之日拔冗来参观,走进张进的水墨时空。


知性 68*45cm 2013年

无冠之轻 69.5*46cm 2014年



读 张 进


萨本介/文


画画儿分画形的、画感的、画理的。画画表面上比的是手在哪儿,其实比的是心在哪儿。


自由便是想画形便有形,想说理便有理,想传感便传感。一个人自个儿想什么,别人不知道,可画出来便露了“底”。尽管是露了底,也不见得所有的人都能掂量得出来。


绘画的虚实基本在于三块儿,天分、技术和境界。干了一段的人最好回头看看,三样里缺哪样或者哪样不足。不足可以后找补。如果缺,那就只有往下面的层里找了。


有人把事分成三份去做的,也有人把事分成五个方面去对付的,还有人可以把一件事分成几百、上千,甚至上万种可能去设想的。自己能实到哪儿,能虚到哪儿,自己心里最清楚。本来下边一层对上边一层的事儿就不容易理解,更甭说隔好几层了。紧上眼,慢张嘴,千万别不懂装懂。


写生是画画的一剂灵丹妙药。只顾形,那只是皮儿,“写”和“生”说的其实都是传感。


写生不是画当初你脑子里的那个东西,也不是画你眼睛看到的那个景,而是画两个东西碰出来的“火花”。


看张进画的太阳,是不是会感到温度和耀眼?!


现抓会产生意外,意外会产生动感、生命感……求全不容易纯,夹杂的东西就多了。


熟,是个宝。只要别“油”。熟和不熟的东西之间肯定有隔。太熟而缺生便入了模式化。生和熟之间是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找感。传“感”,传的便是你独自领会的那种生、熟之间的感悟。


画的虚实可不仅仅说的是形。一笔的起始之间,笔与笔之间,笔与空间之间,画的表象与背后的寓意之间,层层有虚实。


张进是用写字的“招儿”,把他的魂儿铸入到画里。


气沉下去是一种自信,笔提起来是一种自由。


没有人待见才可以沉得下去,沉得下去才能耐得住寂寞,才不会浮躁。没人懂也不见得是坏事。


特点成了优点,那就成了风格。


齐白石一个字的印稿,也就1.5厘米吧,放在一个50厘米见方的框子当中,这个稿并不显小。是张力的作用吗?有,但不全是。现代人言张力,往往说得是视觉,其实也包括心理。艺术的大小是人的心决定的。


对于一团麻似的东西要静下心来“读”,对于看不清的东西要退几步观,切入点和距离有时是懂和不懂的命脉。


手眼通天,往往形容一个人能耐大,比如孙悟空什么的。手和眼,其实指的都是技术,说到底手眼通了,还得心通。手、眼、心,有一样没打开也不成。


笔活,不怕,怕得是心不静。心静而笔活,神助也。


人要传神。山水,传什么?山水也有一种感,这种感可以叫“气氛”。


找到客观的一种气氛,再找到主观的那么一种“劲儿”,两样东西相合,表现出来的就叫“气韵生动”。气韵生动也可以理解成类似“气质”这么个意思。


野,是一剂释放人性的“药”。


诗,有时不是立,是破。不破不立。画儿亦如此。


假大师,往往用外边的皮儿唬人。真大师是心里头的事。学大师的人往往不沾大师心的边儿。


动笔之前最好什么都想,动笔之后最好不要想,什么也别想。什么也别想才是你,什么也别想的时候才是你的“感”。


读不懂的作品好比一道相当难的“填空题”。难在空与空间隔的距离大,谜面给得少,谜底又隐得深。


胆大不难,整体不难,难在细心收拾,一团和气。


传感借什么?可借“特殊语境”,比如夜,看不见;雾,看不清;雨,湿里透;风,动中醒。


过程就是从拿不起来,到拿得起来,最后再放下。然后又是一轮……


上手欲掸毛,原系一飞鸦。


一张画,线统一了,肯定是好画;点子统一了,肯定是好画。点、线、面全无可挑剔,麻烦就大了。因为不存在十全十美,那样从根上就假了。


画一幅画的关键,是找对一个劲儿。


画自己熟悉的东西,画自己身边儿的东西,画自己喜欢的东西,画信手拈来的东西,画没一丁点儿负担的东西,这张画才是“你”。


形散心不散,神聚是心聚。能读懂的画和心不远。


真,也好像是楼梯,爬楼的人与乘电梯的人往往不易沟通。

真,往往一刹那。要修炼到把真定住,定得长的真厉害。

笔墨的冷暖,直通心的冷暖。


墨的干、湿、浓、淡与人的情感相关,与笔和纸之间的摩擦力相关。


题画的字、内容,甚至笔道儿都要往画上“靠”。所谓靠,就是保持一致、和谐。


画如是东倒西歪的那一类,心术一定得正。


传感,先得自己有感,第二要考虑怎么传,第三是有本事传,第四别考虑传的效果。好图别人懂得,也属一种功力。


当下是什么?当下最好什么也没有。


你有你的感觉,我有我的感觉,如果碰不到一块儿,那不是走岔了道儿,就是走在了平行线上。


迎合,得看迎合谁。但总的说来一迎合便等而下之了。


疾风劲草,大雾省心,里头添了不少故事。


线是阳刚,墨是阴柔。线里掺和进阴,墨里显现出阳。阴也好,阳也好,都是为“出声儿”。


心里有什么,笔下就有什么。生命的轨迹不一样,艺术的质量必然不一样。


气儿就是一个虚的“你”,气儿到了哪儿,才可以支持你的笔画到哪儿。


亲泥土,这恐怕是基因里的事儿。


每天都见的事容易变成“常”,但艺术家与众人之不同在于“常”中有感。我们头上顶的太阳,每时每刻都不是同一个太阳。


事事先抓主要的,就好比考试先做大题。


看似漫不经意,关键词是“看似”,不是不经意,关键在经意。


笔墨和留白,不是西方概念的有无。留白在画面上可能是气,可能是云,也可能是水。就算留白是气吧,也是物质。现在人画画总爱把画儿填满,其实满和堵在东方是一种犯傻,不够智慧地蛮干。


简,不等于减。简相当于除,相当于约分、开方。视觉上虽少,但感觉上不少而且多了。“简”掉的东西不是没了,而是一种转化,转化成内涵、转化成意象、转化成观念,转化到了画的背后,转化成了蓄势待发的“种子”……


空界,不空。



二〇一〇年秋月于务本堂


立秋 46*36cm 2014年

山中记 34*46.5cm 2014年

避暑 52.5*83cm 2014年


拍卖预告
精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