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凯艺术研讨会纪要
胡永凯“美人依旧”画展暨彩墨艺术交流研讨会
主办:荣宝斋画院 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 荣宝斋杂志社
时间:2007年7月13日
地点:北京亚洲大酒店
唐辉(主持人):我们这个研讨会现在就开始,今天来的都是理论界的大家和著名画家,今天这么堵车,还能来这么多人,我感觉挺激动,另外也是为胡老师高兴。在座很多人都是他的朋友,还有一些可能跟他不是特别熟,但是以前见过他的东西,对他的作品应该有印象。胡老师有一段时间移居海外,也算“海归派”吧。在座的杨明义老师、萧瀚老师等都是海归派,现在的海归派不断的增加也是一种现象。胡老师以前的东西我也有印象,因为他的艺术风貌特点很突出,给人的印象很深。那是十年前吧,潘家园好多小装饰画都是按照他的画册抄袭的,到现在也还不少。
以前他的作品借鉴民间的东西比较多。出去了一段时间之后,对西方的色彩、造型,有了一些吸收与融合。但胡老师的作品始终保持他一贯的艺术语境,在我们当前多元化的艺术氛围之下,我觉得像他这种作品的风格有他的生命力,也有他的市场。荣宝拍卖公司近几年一直是致力于学术和市场的结合,在拍卖期间举办画展,为什么选择这么一个时间,因为现在市场上的一些赝品泛滥,作品在真伪辨别上也有一些问题,荣宝拍卖公司有这么一个设想,就是把艺术家请到现场来办展览,来跟大家交流,使大家真正的去认识一个画家。作为一个商业性的机构,能在学术性上有这么一种思考,应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们荣宝斋画院跟杂志这两年也是一直与他们在合作,力求把中国画学术性和市场很好地结合。
今天来的嘉宾非常多,我简单的这么一个开场白。
下面我把来宾简单的介绍一下,从我的右手边开始:这位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第一副主任薛永年先生;下面是中国美术馆研究员,著名的理论家,刘曦林先生;下面一位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的理论家李起敏先生;下面一位是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著名的理论家赵力忠先生;这一位是刘可明先生,从美国回来的画家;下面一位是著名的画家也是我们海归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吧,杨明义先生;再下一位是艺术市场的鉴评家齐建秋先生;现在打电话的是我们中国美术出版总社顾问郜宗远先生;下面是我们荣宝斋杂志的编辑,艺术史博士黄丹麾先生;下一位是著名画家宋涤先生;旁边是北京画院著名女画家邵飞女士;下面是著名画家画僧史国良先生;下面是中央美院前副院长叶毓中先生;再下面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编审著名理论家刘龙庭先生;下面是中国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翟墨先生;再过来是中国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理论家陈醉先生;最后是著名画家胡永凯先生。那边媒体的朋友,我就不一一介绍了,下面我们研讨会正式开始,时间现在可能是有一点晚,我们希望每位嘉宾发言能掌握在十分钟之内,最好五六分钟吧。
薛永年:我很少参加和拍卖会有关的活动,一个是太多,二是我们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有一个归定,就是不要和拍卖会有联系,可是这个要参加,一个是画家跟我们中央美院是有渊源的,一个是我们荣宝斋办的活动,这都是老朋友。胡永凯的画我早已见过,我觉得画的很好,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人物画,那种黄钟大吕,能够振奋精神的,表现重大的历史事件当然是需要的,而这种能够陶冶性情的给人享受的也同样是需要的。那么胡永凯先生这个人物画有一种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在中西之间,主要应该还是中国画,也是中国的重彩画,这个特点我觉得就是他那个变形夸张的非常妙,非常有分寸,非常到位,我们现在很多的人物画家,都希望有夸张,就是把这个头怎么画大一点啊,怎么跟别人不一样。其实这个变形夸张是有道理的,中国的这个工笔人物画,你看贯休画的很伟岸,下巴很大,跟那种柔美的拉开距离。胡永凯先生画的变形美女非常美,是强调了一种独特的感受。他笔下女人的鼻子,侧一点脸就是希腊鼻,正一点脸的我看像象鼻子,有独特的表现力。长眉毛,含情脉脉的细眼睛,樱桃小口,鼻子稍微有一点点歪,有一种表情。画人的体态的时候,我看他把美女的胳膊腿都画成藕,脚画的稍小一点,这都是强调了这个女性特征。这不是随便夸张的,因为他造型能力非常强,所以有些关键部位是非常准的。
第二点就是色彩的使用,中国自从水墨画盛行之后,重彩的画,除了在壁画有一些新的发展之外,在一些卷轴画里衰落了。但他这个色彩使用的非常好,这里面既有中国壁画也有中国年画的也吸收了外国的。在使用上他的手法也很巧妙,有的是既有立体感又有平面感,他把中国色彩跟西洋色彩结合,我觉得非常成功。所以他的画看起来是又耀眼又灿烂。有一个张画叫《隔》,前面一个仕女后面一个仕女,再后面有一片砖地,然后隔着又是树,画的并不复杂,但是很有空间感,很耐看。还有《纨扇仕女》,隔着一个帘子,外面有一个人,里面有一个人,外面的人是个影子,用点彩画出,交待得很微妙。我们可以从他的画里看到多方面的来源。其中有人穿纱的,可以看到他有吸收林风眠的东西。所以他的画里面有古代的传统,有民间的,也有21世纪以来像林风眠这样的,这个画展叫美人依旧,这带有一点回忆,有一点梦境,但是这里面他都是很耐看的细节,他有的有小猫小狗,有的在弹琴。我们现代人很忙碌,看着他的画感觉偷得浮生半日闲,在这种闲情里带给心情的轻松,所以我觉得这种艺术在功能上也是完全需要的,我不太喜欢他强调了过多的立体感的画,我觉得跟环境有点不太协调。
至于他画里的用线有一种是比较松散的,有一种是强调结构的,跟具体画面相结合,我觉得结合得很好。他的画里表现的既有现代的,古代的那种“依旧”的,也有三十年代的,不管是上海,还是北京的“依旧”。他的画里就是有这种文化的联想,这种文化的积淀会越来越丰厚,既有我们视觉上的非常美的享受,又很有品位。我祝他的展览成功。
主持人:讲得非常到位,看来薛先生看这个展览看得非常仔细,下面我们请坐在两边的嘉宾交叉进行发言。请陈醉先生来谈一谈。
陈醉:跟永凯认识已经有20多年了,当时他在上海,我20多年前编《裸体艺术论》的时候选了他的作品,这个渊源也是很长。但是他几经周转还是北京情结比较浓,还是回到北京来了。到哪都一样,我觉得他都能画出他很好的东西来。他的作品给我的感受是很深的,而且总体来讲20多年他都走这个路,走的很好,走的很坚决,而且越走越深。我们也表扬一些艺术家的变法,衰年变法,或者壮年变法,但有的画家他坚持走的一条路也是走的非常好。我第一个感觉很深就是他的民族文化的那种濡染非常深,透出很一种很浓的文化的感觉。
第二个就是民俗民间的感觉,很多题材是民俗的,更重要是整个一种艺术面貌,艺术风格,包括整个艺术精神的渗透都是很明显的,画得非常好。他的作品有民间那种鲜艳,但是艳而不俗,你纯粹按照民间的未必有这么高的艺术成就。他能够吸收中外两方面的营养,但表达的文化内涵文化底蕴还是民族的。但是他确实又吸收了很多异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用在他的画面里面,结构、色彩、构图,正是因为他用的很好,不生硬,用的很恰到好处,所以效果非常好。而且他特别对中国工笔重彩画法把握的非常熟练,线条功夫很深,整个构成非常妙,再加上这些中外文化的精粹的地方把握和运用都在他的画面里表达得非常好,这一点也很重要,所以他给人感觉很深。最后一点他形成了自己一种面貌,一种风格,这很不容易的,他是多年摸索流露出来的面貌。甚至有的地方是成为一种符号。不同于有的人想自己硬造出来一种东西,而永凯是经过多年的摸索用上去,用得很好,画面非常完整,跟他这种文化底蕴,跟他吸收别的艺术门类的精粹,博大的思路非常有关系。一般中国画的层面不用的一些东西,他用了,而且用的很妙。这跟他艺术的悟性本身很有关系。他的他画的确实是好,我相信他将来画的会更好,谢谢。
薛永年:你说得非常好,符号不是自己随便能设计的,他的那个符号都很美。
主持人:我们刚才在研讨会的过程当中又来了一些嘉宾,坐在我边上这位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孙克先生。下面刘老师给我们谈谈。
刘曦林:首先祝贺胡永凯老兄的展出,他说是一个小小的展出,其实准备这样一个展览也不是很轻松,作品不少,我觉得减少一点可能更舒服一些。胡永凯的画有一些变化,在我的印象当中主要是工笔重彩,现在叫彩墨艺术。这些提法,这些概念,是画家们自己选择的,有人愿意叫中国画,有人愿意叫水墨画,有人叫彩墨画,还有岩彩画、实验水墨、现代水墨等等,反映了当下非常纷繁的艺术状况。我觉得他的画有这么一个由工趋简的变化过程,这可能是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画得越来越轻松一些,是不是社会需求越来越多,产量也需要提高,因为他的画是比较受欢迎的这么一个艺术品位。
关于胡永凯,我想谈的是两种文化现象,在胡永凯身上体现的两种文化现象,这是研究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美术不可回避的课题。一个是仕女画的演变,一个是海外与海归文化。中国仕女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品种,受到大众和各阶层人士的欢迎。近代以来特别是受到市民文化的影响,出现了新的表现方式,或者是一些新的思维方式,新的艺术视角。到了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这个阶段,随着思想的解放,仕女画的表现已经逐渐地发生了一些变化,甚至于出现了一些裸体仕女,有不少中国过去不可以公开看的展出。市民文化和精英艺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画家他同时可以有不同的艺术创造。如果没有市民文化,海派中国画的演化不会这样发生高速度的或者是高质量的另外一种味道的演化。永凯的当代仕女画可能受到了香港市民文化氛围的影响,但仍保持着传统中国仕女画的文脉,却分明强化了现代性,特别是现代色彩感觉的运用,是一种新的艺术品位。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我们不能回避海归文化现象,现在有一个海华归画院,永凯是副院长,包括在座的很多画家都是海归的。这也是需要研究的课题。海归的画家可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大陆受到各种各样时代艺术的影响,出去以后,西方社会又影响了他的艺术。海外的传统艺术,特别是现代艺术,使他们的艺术形式、语言表达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尤其是色彩和构成的现代性演化。他们现在又回来,遇到了中国式的现代画风和传统文化的回归思潮。在传统和现代的衔接之间,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艺术的衔接之间,他们出现了别具风格的特点,或者是产生了新的样式,为中国画提出了新的方案,这一点我觉得在永凯先生的艺术里面也有凸显。色彩张力强化和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运用的同时,然后又非常严谨地保留了对中国毛笔的枯涩味道的追求,都使他的艺术发生了变化,强化了个性风神。
当然永凯又不是纯粹的仕女画家,他有北京故事系列,上海故事系列,还有大家非常熟悉的已经被收藏家收藏的《金瓶梅》系列,还有一种叫做都市思考系列的,这次没有拿出来。这本画册不能完全概括他的艺术历程。他的都市思考系列作品,带着哲学的思考,有现代性的语言和现代性的诗意和文化的思考,是非常有价值的作品,这个系列也是他的艺术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觉得永凯到了这个年龄是艺术最好的时段,在这个时段里面应该有最好的作品交给欣赏者,我就有一个希望,你已经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有了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探索,建议相对集中地找到自己最擅长的,最易发挥自己艺术语言的范围,也把握真正引发创作冲动的母题,相对集中一下会画得更好,少而精,就像都市思考系列画得那么精,一年有个三五张就够了,可以卖的价钱高高的,少而精,高画价,使画价跟艺术的提高成正比。艺术市场泡沫现象逐步地化解之后,收藏者,评论家,欣赏者对艺术质量的要求可能就要提到第一位,不一定看你的官位,可能就是看你的艺术水准,这将成为一个最终的标准。少而精是一个建,“精”就是艺术语言的升华,因为你近年来用了西方构成,运用了民间艺术色彩,强化了中国艺术的笔法,随着各种不同语言的积累,艺术格调的升华和艺术语言的升华,可能成为他目前或者是下一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另外一点,既然做了思考,对中国文化的思考,对老北京的思考,对都市文化的思考,期待深化文化意味。宫廷侍女境遇的一类作品,有深化的可能性,应更多一些文化意味,文化思考。船女系列和老北京系列也应更多一些生活气息。也不能用符号化的脸谱套用各种各样的故事,《初春》那个踢毽的孩子就带有她自身的特征,不那么脸谱化。地域文化这一部分依然是有可能深化的一个视角,或者是你作品的亮点之一,这一部分已被深化,和一般的美人画相比产生了一些变化。就是仕女系列如果你给它更多文化思考,艺术的文化含量就不一样。我注意到永凯已经发生变化了。他的艺术可能给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想象空间,他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可塑性,永凯这个人聪明得不得了,是非常有才华的艺术家,他是非常有潜力的,我希望从文化的思考角度升华他的艺术。希望永凯的艺术展下一次比这次还好,这次已经是很不错了,这是大家对你的希望。
主持人:谈的非常得深,也是对胡先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下面我们请翟墨先生发言吧。
翟墨:我跟永凯打交道不是很多,但是很早我就关注他的作品,我的好多画册都清理掉了,但是他的好几本画册我都珍藏着,因为我认他是一位既有才气又有功力又有修养的画家。我今天发言的题目就是美人依旧。他让我想到了歌德的浮士德最后一句话叫做“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飞升”。这个美人依旧是咱们中国很口语的家常话,但是美人能够依旧那是太不简单了,不是美人迟暮,而是美人依旧,美人永恒,引领我们飞升。女性是最人性化的,女性代表人性的纯洁,人性的方向,如果女性能够保留她们的纯洁的永恒那人类就会走向幸福。下面我想从道和气这两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从道的方面,永凯的话画出了女性的纯洁,高雅,她的永恒。老子有一句话叫上善若水,贾宝玉说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性是水做的骨肉,女性她没有那么多社会的功利的打算,她是相夫教子,再就是琴棋书画,很优雅,很纯真,很闪亮。老子之所以说上善若水,一部老子五千言可以说就是水的赞歌,以柔克刚,她的促狭,她的不屈不挠,水的品格几乎集中了人类的优秀品格。所以说这个世界是男人的,但是男人是女人的,归根到底世界是女人的。胡永凯抓住了女性题材,这么美这么精也就是抓住了人性的根本,画美人的画家也很多,但是能画到胡永凯这么纯这么美这么永恒却不多。看胡永凯的画看完一闭眼睛忘不掉,他不署名一看就是他的画,她的纯洁,她的纯净,她的性感都非常到位。这就是我想说的,再就是女人是水是生命之源,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离不开水,整个大自然都是水的循环,从江河湖海到雨,如果没有水整个世界就没有春天了,所以水做的女人抓住了这个根本,从道方面我觉得是一个非常美的追求。
从气的方面,就是永凯的造型功力非常强,他能用非常简练的几笔把女人的起伏质感勾画出来,他能吸收中国民间的年画,木刻等等一些营养,柔的非常到位,所以从他的这个笔墨语言到他的图式语言都很个性。这些结合起来他体现了几个统一,一个是丰满和苗条的统一,现在女同胞都是忙着减肥怕自己胖,其实搓板型的女性并不受欢迎,女性的美应该是既丰满又苗条,该丰满就丰满,该苗条的地方苗条,一味的减肥是不好的。永凯的画是小樱桃口,小眼睛,该小的地方都是小下去了;大乳房,大臀部,大腿,该大的地方都大出来了,而且用猫的配合,猫是一种性感的动物,搭配的非常有趣。这是丰满和苗条的统一,再一个就是性感和矜持的统一,有的追求性感非常的放纵或者是放荡,把女性放纵放荡没有羞耻的这种感觉全都画出来了,结果不吸引人,而胡永凯笔下女人的性感是包容在她的典雅和矜持当中,这种更加耐人寻味。
再就是侍女和小资的统一,把侍女和当代白领女性柔和在一块,是这个洋味和土味的统一,甚至是一些鱼女,尽管吸收了很多民间的东西,他的整个的格调是高雅的,是不俗的。所以他的道是抓住了女性上善若水的这种纯洁感,他的气充分柔和了中国的工笔画和民间艺术的精华,就是说胡永凯他能够把握道与气,有机的把握统一的在他的画面当中,而且把握的很成功,这是非常难得的。他的才气,灵气和韵气是统一起来的。如果提点希望的话,我希望第一点就是他把大繁和大简能够在同一幅画里拉开距离,有些地方高度的简练,不着一笔,而某些细部可以非常繁的拉出来了。第二希望他能够继续创造更多的系列作品。这刚才曦林也提到了,这个系列画可否包括像李清照的系列,蔡文姬的系列,中国古代有很多杰出的女性,她们有很多动人的故事,从宫廷到民间,如果全都是用系列化的表现,这个系列会逼着你,使你的语言,你的画面,你的内涵更加深入。我就说到这。
主持人:我们有请李起敏先生来谈一谈。
李起敏:我对胡先生的画以前接触较少,今天是第一次大规模的视觉冲击,给我的印象的确非常深刻。我赞成以上诸位先生的发言,重复的不说了。综观胡先生的绘画艺术题材是旧的,但观念是新的,这就说明题材未必决定艺术的好坏,旧题材可以出新;内容是世俗的,格调是高雅的;在中国的艺术当中不管是绘画还是音乐,人为的多有雅俗之分,这种雅俗之分强调的过分,并不适当。其实很多俗中都有雅,雅中也有俗,二者死板的区分对艺术的创造不太有积极作用。雅俗共融可以是赏心悦目的,这是一个观点。再就是他的风格是独特的,画法是多姿多彩的,风格独特来自审美取向的一种鲜明,画法的丰富多彩来自传统的多元,不管是国内和国外的,技法多源无论中外也无论古今,都可以借鉴。从他的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石刻、可以看到年画、可以看到板画的用线,可以看到唐人造型,也可以看到文人画的韵致,可以看到国外艺术的情与色,尤其是可到石窟壁画的影响,这个影响又融入了当代大师林风眠先生的灵气,又加上来自对生活对艺术深刻的感受,就别具一格。林风眠先生的人物画法不仅受西方影响,而是更直接来自敦煌,看看他和胡永凯画透明披纱的画法就可明白。胡先生将这些融合起来, 营造出的是古都情怀,江南烟雨,一帘幽梦,半窗月色;同时营造出的是情与趣,他的绘画给我很突出的一个感受是非常具有情趣感,情趣是艺术当中的一种神经性的东西,它可以触动你,触动你的神经的往往是画面的情趣,如果一张画没有情和趣,他的题材上再宏大,技法上再精妙,也是呆板的,也是缺乏一种精神和灵魂的。胡先生营造出的是古今女性细腻的深情,深闺的寂寞,宫女的忧郁,村姑的开朗,以及现代女性的情调…….这一切都汇成了一种诗情,绘画中的诗情自然会产生一种意境。况惠风说:风雨江山外有不得已者在。画家能不能体会到风雨江山外不得已者为何物,这是一个画匠和大家的跟本区别。刚才翟墨说女人是水做的,我倒觉得女人的身上更具备了美玉的精神。中国是个美玉之国,玉是中国文化的集中表征。水性格,玉精神,凝聚了一种人类的理想,他是女人的理想,当然也是男人的理想。所以女性的生活表现在胡先生的画面上是幽深淡雅的,温润如玉的。
在今天这个浮躁的时代,能够给人们一种和平宁静的审美意趣,颇像夏日的清风,带给人的爽快和愉悦。这种幽深淡雅的绘画,作为一种审美,蕴含的是一种人性,甚至是永恒的人性,就是因为她是人的心灵痕迹,胡永凯先生营造出的是一种带有古风,带有诗情,带有满足一种雅致情怀的风格。
最后,有个建议,希望能把小情调的东西向大情调过渡,我不喜欢猫,猫和女人在一起的画面太多,情调必然单一。当然,我也看出,猫已是你画中的艺术符号,象征性的语言符号。徐悲鸿也用过,比如蒋碧薇抱猫以及送给新婚男女的双猫,都有种情色的象征意味。胡先生的也一样吧。
主持人:下面我们有请刘龙庭先生发言。
刘龙庭:今天到的人很多,永凯的画我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看到,印象很深。我们在成都开会,我说有位女画家姚思敏写了一篇文章叫一个特点胜过十个优点。我想今天我重新加深了一点印象,胡永凯的画显示一些特点,如果没有特点的话给大家印象就不会这么深。反过来讲如果你的线很有劲,你的颜色很到位,但是造型不美那个优点就不如这个特点,这个特点就是鲜明的个人风格,独特的造型手段,还有这个独到的艺术见解熔化在画里头。我感觉胡永凯的画现在还不能算完全成熟,他还在前进当中,他刚刚60岁,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当然刚才各位专家和在座的同人提了希望,我也希望永凯很好的思考,他这个画里头古今中外题材都有,还有这个绘画性和装饰性的结合,工笔写意的结合,古代和现代的结合,颜色和水墨的结合等等,他是想着融合中既有时代感又有一定的传统。我认为他的成果值得祝福,值得我们大家高兴,他画这么多画,他的画卖出去的还不少,这些画是需要一张一张的来画的,所以我非常佩服永凯这种勤奋的精神。
美女画当前画的人也不少,在座的叶毓中先生画的就是唐代美人。我们在展览会上看到很多。但是像永凯这么大量的采取各种形式的探索的,不同的题材的,这么集中的美人我的印象还是非常深刻。这个画是很难的。永凯的美人画是追求的一种装饰美,你看看那个鼻子,人的鼻子绝对不是那样,但他这种方鼻子就是有特点,已经是版权所有,不许翻印了。今天的感慨很多,永凯的画展叫美人依旧,我想到了李清照的海棠依旧,我也建议永凯在做画之余,把李清照的词,和红楼梦这些书看一看,这样画历史题材的时候有历史感,画现代人物有现代感,我最喜欢他那幅《舒展》,那个女子一伸懒腰,非常的舒展,看了以后很舒服,永凯确实是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清代一个文人叫沈三白写的浮生六记,大老婆给找一个小老婆,小老婆的标准就是丽而韵之,形象要好看,另外要有韵味。这个韵味我刚才谈了一大通女性美,光模样好看不行,还要举止大方有韵味。永凯画的这些女人,我觉得很大一部分是很有韵味的,但也有描写比较俗的,雅俗共赏,大雅大俗,但是太俗就不行了。齐白石说得妙哉,有些东西就是叫宁可不足不可有余,恰到好处。永凯有很多画我感觉是恰到好处的,也有的画得过了点,但还是留有余地,给人以想像的空间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赵力忠先生发言。
赵力忠:开会我最怕在刘龙庭后面发言,因为他太精彩了。永凯画过去见过,有一本《金瓶梅百图》,好多年前了,香港心源美术出版社老板给我的,当时还委托我带了十本回来赠送给有关同行,我回来以后是认真一个个对着看,确实在当时来说画这方面的内容让我真是大开眼界,如何把好象不入大雅之堂的东西进入绘画,永凯是一种突破。我觉得永凯有四个结合,第一个是工与写的结合,就是这些画看了,基本上是那两大块,一部分是以工或者是偏向于工的多一些,另一部分偏向于写的方向多一些,工的方面就是比较重比较厚一些的,而写的部分就是上色比较轻松一点,他把工与写很巧妙的结合起来。第二是雅与俗的结合,这点是很难做到的,我们过去说是雅俗共赏,说是这么说,真正做到是很不容易。往往就是到市场上去比较,我们认为比较俗的可是人家有读者,我觉得永凯他做到这一点了,就是大众喜爱,文人墨客看了以后也能够会心一笑,也能很轻松的接受。 第三就是中与外的结合,他不是直接的,而是很巧妙的吸收一些外来的东西,包括他通过林风眠这个接力棒又吸收一些东西。最后一点就是学术与市场的结合,在现代的社会做到这一点也是很难的,而永凯做到了。他的韵味很雅致,又能够让更多的读者和观众来接受。我感觉到他从民间吸收得太好了。最近一两年接触一些民间艺术,尤其我最近参加民间美术协会第22次年会期间见到不少真正的民间手艺人,和他们接触几天,我感受到真正的艺术在民间,她是那么纯朴,不像我们往往带着很多框框,带着很多功利性,带着很多目的性在作画,对艺术真谛的追求反而淡化了。永凯风格的形成确实是得益于民间艺术。
主持人:好的,赵力忠先生从四个方面对胡先生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下面我们请叶老师谈一谈。
叶毓中:很难有这个机会来欣赏胡永凯先生这么多作品,刚才听了上面很多老朋友讲的话,我很受启发。我看到永凯的画就很高兴,会有发自内心的笑。永凯先生应该说是我们是神交已久了。我最早是听张仃先生讲过,我很早就买过他的小册子《黑白人物画》,我理解张仃先生为什么那么赞赏他,(那是好多年前了,可能是20多年前了),我想有一个原因就是, 真正的艺术家就是一种手艺人,“家”就家在那个地方,因为我在中央美院的时候,在民间美术系搞了很长时间,对这个体会很深。真正的艺术家就是手艺人,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民间艺术家画的那个稿子(他们叫“粉本”),非常重要,为什么重要呢,因为它就是造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永凯先生是非常有创意的,他创造出独特的别人没有的造型,所以受到张仃先生的赞赏。(我也很赞赏!)那个“粉本”是很要命的,齐白石画了很多画,后来突然有一个稿子,就是他画的一条狗,还是一条,他把这个稿子放在他的枕头底下,藏起来不给人看。我一看就笑了,因为画狗对于齐白石并非容易的事,他费了很大劲。这就是民间艺术家的粉本舍不得给别人看到的原因。永凯先生抓住要害了,他在20多年前就是提出了这个问题(永凯那本小册子就是粉本)。
刘龙庭刚才你说永凯的画还有些不成熟,这是不对的,我不同意,因为他已经是有很鲜明的特点了,我认为已经是很成熟了。而且我认为他在20多年前就出了那个粉本(黑白人物画),很不容易啊!好多艺术家死了才有人说好,活着时候你为什么不说好,多说一点好,不要那么小气。画家就是手艺人,就是搞这手艺,黄永玉先生称永凯“真画者也”,意思其实也是一样的。
我感觉胡永凯是真画家,他就是爱画、想画。就是像一些抽烟人,急起来倒处找烟。我有一个朋友特别爱抽烟,有次我们两个住在一个房子,他晚上睡觉盖着被子抽一支,他说晚上睡觉之前抽一支是太舒服了,你体会不到。后来早上起来的时候我都起来了他还没起来,他又在被子里来了一支,他就是欣赏那个味儿。我看永凯画画就是自己欣赏他自己这个劳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太美妙了!他就像那个烟瘾大的人享受烟的味道一样。有真抽烟也有假抽烟的,有的冒出去没有抽到,没有体会那味道。画家也一样,有真有假,我认为永凯是真画家。我们评判一个作品的好坏,究竟怎么说呢,就是各种各样的标准太多了,我们过去曾经犯过一个错误,就是必须是这个样子,必须像那个样板,这在艺术上是很害人的。
画家画画他自己很高兴,自己高兴是一个前提,但是还不能以这个评判作品的好坏,还不行,还必须要大家高兴,而且高兴的人越多越好,大家都不高兴,你一个高兴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啊,但如果大家高兴我不高兴也不行,过去就是搞假了。反过来说,我认为自己要高兴这是第一条,然后大家高兴这是两条。永凯的画我们看了就高兴,我也是替永凯高兴,因为我看到他也高兴。谢谢。
主持人:谢谢叶老师,真的是老朋友。因为我们时间有限,今天来的人又多,我们有几个重点的发言先讲,下面我们请史国良先生发言。
史国良:首先得祝贺永凯兄展览,我也没有想到他有这么多画,很吃惊!而且每张都很认真,令人感动。从85年到现在变形这种东西特别的时髦,成了一种时尚了,但是大部分人因各方面的功力不够,变得特别丑,不具观赏性。我觉得永凯兄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画得很美,挂在房间里面也很好看,他的那种线条和色彩应用特别的协调。光从这个线条来说,我觉得就很有韵味,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他的色彩用的特别好,又有民间的色彩,又有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色彩。还有一点他从海外回来以后,把这些东西都强化了,我觉得他出国转这一圈有这种感触,就是更国际性的色彩,更坚定,海归回来的画家在色彩上面特别强化特别自信。可能会对中国传统的水墨啊,会有一点怎么说呢,就是相比之下会减弱一些。但是这种色彩功能力量,我觉得不光是中国人看着喜欢,外国人也是很喜欢,就是更具有人性化的东西,大家可以关注这么一个现象。就是他们为什么这么坚定的用色彩来表现他们主观的感受。
叫“彩墨”是否准确,我特别想听理论家的意见,叫什么类型的画,一个准确的名字更恰当。现在有些特别时髦,比如说都画女人体,穿着小兜肚,拿个扇子在河边。曾经有个外国人问我,说中国历史上是不是有这样的开放时期,我觉得可能是一个误会。
胡永凯:我最早画红兜肚题材是1980年代中期,那时确实还没什么人画。我没有想到现在这么多人画。还扩展到了影视和时装。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杨明义先生谈一下。
杨明义:我跟胡永凯是好朋友,以前不认识的时候我就很喜欢他的画。他的画我真的是心里喜欢,因为现在画家很多,但好画家,冒尖子的画家太少了。现在都给市场弄的,画家心里慌得要死。我觉得一个好的画家,一个艺术家不管历史上的、外国的,都是将一种审美、一个体系带给大家,带给社会。当然开头不容易,可能会有很多人反对,但是慢慢的就是认识到这个艺术的伟大,一个画家倡导一个新的东西,形成一个新的审美影响到大众的审美,是很难的。所以为什么不管是中国外国都是很尊重艺术家的。我对胡永凯真的是很敬佩。他慢慢一步一步的从历代的优秀传统中学习演变到现在接的这么好,我觉得胡永凯这一点做的真的很不容易。因为我也是画画的,因为我也是喜欢画人物,也喜欢画山水,胡永凯的画我可以讲是看得最专心的一个,他每次画展我都是认真地看,他的手怎么画的,腿怎么画的,气氛是怎么营造的。今天看了这么多原作,特别兴奋。
黄永玉老师也跟我讲过很多次,说胡永凯是学术性的画家,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我觉得他的精神,他的执著,有这么一个可以讲雷打不动的风格。我很高兴看到这么多画家和理论家朋友对他成绩的肯定。
主持人:我们请北京画院的的女画家邵飞讲讲。
邵飞:永凯的画我是很多年前就特别喜欢。说实在的,有的时候一看他的画我就有创作欲望了,就是有这种感觉。今天看到这么多以前没见过的东西,就是他的写意画,我觉得一下子就有特别清新的感觉,你这水墨画从什么时候开始画的。
胡永凯:也没有明确的时间,大概就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慢慢形成的。
邵飞:因为我以前有几本胡老师的画册,以前他好象工笔比较多,笔笔都是特别的到位,而且从构图上色彩上特别的讲究,这本画册里面一个是红肚兜,是桃红还是什么红啊,整个画面里那个红肚兜特别的感动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还有就是写意的,当然以前的东西都看过很多了,就是这种写意的风格吧,不是一般人能写得出来的感觉。所以画写意画的人很多,画工笔画的人也是很多,但他那种能够又是写意又不是草率,特别稳重,是很独特的。也许我看的还不够多,就是同是画画人的角度来讲,就是一下有一种震撼了,能震撼人的灵魂。
宋涤:我们今天来了很多权威的名家,讲得很好。我们理论家从思想性方面,画家的情感啊,画法啊各方面都是讲得很精彩。我们画家理论上肯定不行啊,我也不想讲很多,我就重复一下就是这个胡永凯这个画册里面,当时我写了几句话“永凯先生的画装饰变形独具风格,且笔墨功力深厚,其作品重气韵,装饰性人物绘画品位我首推永凯先生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我今天来看这个展览,大家的议论,我现在又感受一下就是说我给永凯这个评价稍微有点偏差。怎么说呢,因为我在这里提的是“装修性”人物画。而我今天要调整一下来讲就是说,他的画应该说还是在我们中国的传统基础上发展的,还是写实的,追求写意精神的,有装饰变形的倾向。在我的理念里面,人类绘画的发展整个一个走势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我们有很多都是专门有搞理论研究的了,进入人文世纪就是搞写实性的画,因为在我心目当中写实永远是人类绘画进步的一个高端。当然写实绘画你再怎么发展,怎么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个性艺术风格这是非常艰难的事,而且应该说是越来越困难。因为人类的发展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也是越来越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今后不知道怎么创造出新时代精神的写实性绘画。而永凯这个画我原来给他定位是一种装饰性趣味,他是追求这种味道,但是他的画是有写实性基础的。现在有一些画家那种东西就是纯粹的装饰画,根本没有笔墨,那些画家的画跟永凯的绘画是没有可比性的。永凯通过线条来抒情,同时又是对物相认识的表现。我非常的感动就是永凯这种笔墨的驾驭能力,真的让我很佩服。说实在话让我宋某人佩服的画家是不多的,我刚才来的晚了一点,我在看画,人家叫我赶紧来,来了我正在欣赏他的一幅画,大家有画册看看这幅画,这个线勾得太美了。勾人物线条勾出肉线,很绵软,很漂亮,我真的很佩服。看着几根线这种表现女人肉体的这种质感、旗袍、腋下这种虚实笔,很美。这不是装饰的,是写实的东西。永凯我现在真的很偏爱你这种潇洒的画,我觉得非常棒!关于永凯先生的画,我收回我原来说他是追求装饰性的那些话。他是一种写实的,因为在我理念里面那种写实跟写意有关系,永凯画出个人风格了,他画工笔画,有自己独特的造型特征和独特的形式美感;他画写意画,有独特的笔墨特征,与众不同,永凯创造了一种新体裁。祝贺永凯的艺术成就,我非常钦佩!
主持人:看了展览之后改变了一种看法,非常好。现在已经是12点多了,我们开到12点半,下面因为还有几位发言,所以这个时间还是要减短,就是控制在两三分钟吧,下面我们请齐建秋先生:
齐建秋:看了这个永凯先生的画还是很感动的。这个画张张都是很认真,都是精品,由此想到了两点,一个就是继承与发展,继承就是继承传统,在这个基础上来创新。我们画家就是想着怎么创新,拼命得搞创新的时候,我觉得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想一想,你留给后人的是否是一份值得继承的传统,再好的创新,也是明日的传统,所以说继承和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艺术就是要搞创作要讲美,真正能感动人的东西,必须是真正的感到美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胡永凯的画这两点都做到了,还有一个是从他的画里也是看出中西结合的东西,有中国传统的笔墨精神,又借鉴了西方色彩表现手法,所以他的画是中国画的特殊的地方。同时又给人以强烈的西画般的感觉。他表现了生活透露出了强烈的现代艺术的感觉。所以说他的画给人感到生活的情趣,生活的味道非常的浓烈。看了他的画我不由得经常想起了这种王家大院或者是乔家大院女人。所以我想起了小平同志的两句话,一个是摸着石头过河,还有一个不管是黑猫白猫。那么第一句话其实就是讲的认同性,艺术没有绝大多数或者是绝对的认同,能够有多数人或者是稍微大多数人的认同着就了不起了,就是了不得了,就叫雅俗共赏。其实雅俗共赏我认为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能够得到多数人认同的在中国的当代画家里是不多的。不管你多牛气你要拿到实践当中去检验,牛不牛没用,得让大多数人看着认同你。所以我觉得胡永凯先生的画也是做到了这一点。从他的画当中我看到了色彩里面的这种发展和继承,所以另外因为是搞书画市场评论的,我也是关注到了永凯兄的近年来书画发展情况,2000年的时候我觉得他的画在市场上出现的不是很普遍,2005年也是看到了他的很多作品,现在我看到他的作品在市场上已经是分布的很广泛,而且我觉得他的市场的潜力也是非常大的。既然我们是研讨会我觉得还是提出一点个人的意见,我希望在美术界,应该有特别的美术的批评精神,不是有人呼唤大师吗,大师怎么产生出来的?两点,其中一个是经济的创造,民国那个时候战乱频纷,却出了一些大师。现在这个环境我们许多人特别浮躁,经济在飞速发展,经济上去以后最重要的就是美术的批评,要赞扬就一定要热烈,批评一定要尖锐,甚至是攻讦都不怕,什么是攻讦,攻讦是贬义词,就是你激烈的批评才能诞生那些优秀的美术界的人才来。所以我就发表个人的看法给永凯兄一些意见,我觉得你还缺乏有震撼力,有不二符号的代表作,就是特别能体现出你本事的东西,你的知识面和修养特别全面,文化政治甚至军事都懂得很多,因为我跟你接触比较多很清楚,这些应该表现在你的画里面,谢谢。
萧瀚:彩墨艺术研讨会就是说彩在前面,也是体现了很多海归艺术家重视色彩,这一点我们是认同的。在过去中国的画展上是以墨和笔占据了它的主导地位,今天的彩色已经是走到前面来了。永凯在绘画上的突破有这么两点,第一点他将中国传统式的固有色,好像汉唐的那种五彩斑斓的色彩运用到画中。我看在出国之前他已经是很重视色彩的研究。第二个出国以后从香港到美国,他看到外国的色彩是种环境色,这是一种气色,我认为是一种综合色,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回来的画当中有很多这类的色彩。他在中国色彩掌握得淋漓尽致的情况下又融合了西方的这种色彩。这种色彩有不透明的也有透明的。西方人过去说在我们中国画里看不出色彩,都是黑的,我认为永凯在中国画的色彩方面有一个前进,一个突破。
第二点我讲的是他的这种造型的变化,我们看到他与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有异曲同工之妙,莫迪里阿尼的造型色彩是延续了一种西方的一种审美,他是让人在一种比较冷峻的,比较消沉的情况之下来体验生活,来体验人生,但是永凯不一样,他的生活不一样,他的时代不一样,在他的笔下的女性是一种阳光,是五彩斑斓的。他又是用中国文人式的情调来表达的,所以在中国人物画创作当中他是非常成功的。最后我再说一点,就是说永凯兄他表达色彩的方法很独特,他的画暗部很透明,而且是正反两面使用的非常透明的色彩来渲染。他用色并不厚,但效果厚重。
主持人:下面还有最后三个发言吧,请编辑部的黄丹麾博士说几句。
黄丹麾:大家谈的比较全面。一个是他对民间艺术的研究,实际上民间艺术我们认为是源,文人画说白了只是一个流,民间艺术是一种寻根式的文化符号,包括这种大红大绿,实际上这种喜庆也好,这种通俗也好,都是一种民间文化的象征,所以这个民间性我认为是非常好的。当然他这个里头有对工笔重彩的发展,宋代的工笔画达到了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有人说这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胡先生对唐宋以来的工笔人物画予以了继承和发展,他对这种色彩的研究我认为是得到了传统的精髓。还有就是对西洋的借鉴,比如说塞尚的色彩造型,塞尚的色彩也不是科学的,是主观性的色彩。还有一个就是几何抽象,就是中国人物画的线描(白描),和西方的人体素描这二者结合起来了,这就加强了人物的造型性。还有包括变形性,还有包括鼻子的处理,这个胳膊感觉像圆柱。还有就是说他作品的装饰性,装饰性实际是什么呢,我想是强烈的主观的设计感,也就是说他不是一种非常写实的东西。他的作品超越了时空观念,因为他把古今中外综合在一起了,他以色彩去抽象,以色彩去营造空间。第二强调就是写意性,他在强调色彩的同时,他对线的这种变化,把中国传统的平面造型和西方的立体塑造二者做到了非常完美的结合。所以他的美人依旧实际上是保持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做了多方面的创造性发展。总之,胡先生的作品将民间文化符号与文人写意性相结合,把中国传统的以线造型与西方的立体造型相统一,真正做到了艳而不俗、美而不妖。如果给胡先生提一点意见的话,我认为作品中的人物不必都是“小家碧玉”,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大家闺秀”形象。
主持人:谢谢,我们请郜总说几句吧,我们欢迎。
郜宗远:今天永凯先生的研讨会,给我重要的感觉就是来的理论家很多,说明大家对永凯先生的作品还是比较重视。关于永凯先生的艺术大家说得很多了。我认得永凯先生是90年,当时他初到香港,两间陋室,一个画案就在那画出不少好作品。我觉得他十几年能够坚持探索精神十分难能可贵,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说了。我们荣宝拍卖公司、画院和杂志社,能够请永凯先生开画展感到很高兴。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画家能参加到我们这个行列中来。我们要做一个探讨,就是艺术和市场怎么结合,如何用市场来检验我们的作品,这是一个探讨。
主持人:谢谢郜总,下面我们有请孙克先生发言。
孙克:我来晚了一点,我也是赶到最后来讲话,前边大家已经讲得非常好,非常到位。我正好准备讲呢,别人已经说出来了。我没的可说了,我就说说我的感想吧,第一个就是对于永凯我为什么感到亲切呢,因为我们是校友,他是我们美院附中的高材生,他是我们附中非常有才华的人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他没能读大学,但是成功的艺术家不是非上大学读研究生当博士。他在生活当中,在艺术实践当中会追求到自己的东西,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就是很佩服他,而且我看他的画看的也不少,包括他那个金瓶梅百图,处理得这么大胆,这么成功。那是最难画的一个插图,性在《金瓶梅》里是不可回避的因素,你不画性的方面就没有什么特色了,就没有什么好看的了。但他画得不俗,不低级,我觉得这点永凯非常高明。他画的非常耐看,我们过去几千年,应该说是有了儒家、主要是宋明理学兴起以后很压抑人的本真的性的意识,但是人性并没有灭绝,是潜在的,你看看明代的小说里面写的东西。古人讲“食色性也”,对于性我们古代也有很坦白的表露,诗经里面写“有女怀春,吉士诱之”,非常简炼,非常美。永凯《美人依旧》里面很多的作品把这个感觉画出来了,而且画得很美,可以说是很高的格调,一点都不低俗,一点都不艳俗这是他的特点。格调是很重要的,格调高画什么都可以。
这些年在南北方有不少画家画女人,有的画得朦胧,有的十分袒露,朦胧的未必不猥亵,袒露的未必不纯真。格调不同,境界不同,高下自分。我说这个东西同样一个艺术,同样表现女人,却大不相同。理想中的女人是非常美的,在红楼梦里,在我们古代诗歌当中,那是(当然不是说每个都是)美的化身,这是中国人对女人的一种的理想。曹雪芹说女人是水做的,苏东坡说女人是“冰肌玉骨”,多么美。我觉得永凯的艺术很大胆的,可以说也是很张扬的表现了这样美,创造了美的境界,而且在艺术上技法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的画吸取了各家的长处,包括重彩画的技法,我们看的每个地方都是很讲究的,看上去很随意实际上很讲究,在技巧上用的非常的到位。他的成熟技艺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就是吸取了各家的长处。永凯的作品受到大家的喜爱,也可以说有很多的粉丝追捧,市场也很好,黄永玉先生称他是学术性的画家,这一句话就把他的艺术定在了非常高的位置。他的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欣赏这个,有人欣赏到那个,但是里面有很高的学术品位。所以我也为他写了一篇文章。今天非常高兴参加永凯这样的展览和座谈,我觉得大家是会带着愉快的心情而来带着愉快的心情而去。
主持人:今天的研讨会开得非常成功,一个是来了很多理论界的大家,一个是新闻媒体和朋友来的也是非常多。从学术性上达到了比较高的高度。平时研讨会非常多,能开到这么一个深度的,我觉得不是太多。有点遗憾的是,由于时间有限,有些朋友没能发言,我在这表示歉意。最后,我们请胡永凯先生讲几句话吧。
胡永凯:刚才各位给我的批评指正十分宝贵,有很多也是我正在思考的,我希望以后继续努力能够画得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