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赏析 > 当代水墨丹青专场第三期(三)

预 展  间

11月2日10:00-11月3日10:00

拍 卖  间

11月3日10:00-11月5日21:00

黑格尔说,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往往与语言相比,艺术的表达更普世、更具渗透力。一件好的艺术作品,会让每位观者产生与之相洽的共鸣,蛰伏于主题,流淌于细节,每次回想都有新的体悟。

“在实践中重新认识、体验水墨,探索新的可能性。”——这便是荣宝推出的“水墨丹青”的全新版块:70、80后新水墨艺术家作品专场。

他们来自天南海北,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学院的出身背景下,多是美术学院的硕士、博士毕业,在艺术院校任教,从事教学和创作,他们活跃在当今中国画坛,当属中国当代水墨创作之主力。

每一幅作品皆呈现出了中青年一代艺术家对当代社会以及自身状态的思考,亦是对当代水墨新概念的实践与拓展。艺术家们通过对传统水墨画进行图式变革,重新建立特有的绘画语言,建构具有当代性的绘画图式,实现水墨绘画在图式构成上的当代性转变。作品所呈现出的自由独特、风格各异的审美趋向,堪称当代水墨艺术新状态的缩影。


王 煜

WANG YU

当代水墨丹青专场第三期(三)

1978年生于辽宁开原

2001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

200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人物画工作室,获硕士学位

现为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绘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得者。

个展
2019年 “例外场”—王煜个人实验项目|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南京。
2014年 “视觉的阀”—王煜|今日美术馆·北京。


重要收藏
作品被鲁迅美术学院、上海美术馆、本色美术馆、宇辰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威狮国际艺术中心、贤空间、广东美术馆、桂林市花桥美术馆、壹美美术馆等地收藏。



作 品 赏 析

当代水墨丹青专场第三期(三)

野火2017(十八)

95.5×192.5cm 2017年 设色纸本 镜心

文/王煜

我一直认为水墨更应属绘画的一种,绘画的属性大于水墨的概念,水墨兼有绘画应有的品质,绘画为先、水墨为后。而决定绘画的主要成因是绘画的“内驱力”,非水墨本身,绘画的“动机”作为“内驱力”的内核,是其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


关于火的表述,我认为火是一种意外集合,一种充满未知的新生、可燎原、可成灾。作为一种希望的存在,在掌控与失控间徘徊、在危险与欢愉间激荡,在遮蔽中澄明。火的所为状态恰好是一种“例外状态”的呈现,一种目击即将消失的过去和即将待建未来的中间态。强化这种中间性,消解结果式的判断,摆脱武断,是一种进行时的美。火的瞬间之美凝聚了一场即焦虑不安又宁馨从容,即浅唱低吟又冷漠疏离的视觉狂欢。

那些处在事物“例外状态”的人,更能显出人之本性,更具有精神实感的人。人处于不设防的状态里与不经意间的物发生了不期而然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之间凝聚了无限张力,这可能是我想要的力量所在,而这种特有的张力,独属于绘画。同时这一切“例外状态”的人与物又是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切片,而非臆想,这是更具真实感的现实,为那独有的张力又叠加了一层深意实感。


我的绘画意愿更多的是或然感使然,有“片断式的断章取义”的之嫌,但我更想在“例外之外”的场域,通过我作品的精神过滤,抓住作品中应有的厚重之根。




孙 浩SUN HAO

当代水墨丹青专场第三期(三)

1980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

2001年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专业本科毕业。
2005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胡伟工作室硕士毕业。
至今在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任教。


2009年,与几位70后的艺术家朋友一起创建了“柒舍”当代水墨艺术研究小组,致力于推动中国水墨艺术的探索与革新,至今已成为国内最具代表性的青年水墨艺术团体。


2012年后,以“马”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马的肖像”作品,他借由马的自然属性来表达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其中有一部分大型水墨绘画作品中传达出了激昂的英雄主义情结,在民族崛起与文化复苏的大背景下,象征了人们对于未来的期待与信念。


个展
2018年 “我们在此相遇”—孙浩水墨艺术展|巴西艺术博物馆·圣保罗
2016年 “白驹过隙”—孙浩水墨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重要收藏

作品被很多重要美术馆、艺术学院和各大艺术机构永久馆藏,包括:中国美术馆、巴西艺术博物馆、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台湾山艺术文教基金会、香港盈科艺术中心、香港展览中心、南通中心美术馆、宇辰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岭南美术馆、桂林市花桥美术馆等等。


作 品 赏 析

当代水墨丹青专场第三期(三)

梵心

90×70cm 水墨纸本 镜心


对于传统文化,孙浩赞赏“尊古而不追古”的原则,在具体的创作上画家也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艺术去探究、去溯源历史传统的复杂来源,并在不断追问之中更加明确了当下的自我立场。艺术家刻意保存了各种历史的痕迹以及破损的现状,甚至不采取任何的美化加工,其目的就是以历史化的破损对应时间的刻度而形成所谓的“怀古”,进一步打开想象的空间。


此件《梵心》,佛像眼睑低垂,唇线起伏,笑容含蓄为典型北齐造像风格,法相恬静而庄严。他运用写意手法的同时又强调了表现因素,扩大了黑白对比的力度,用以强调造型的雕塑感。把东方精神和西方语汇融成一体,又用泼墨的手法,将水墨顺着造像的结构往下流淌,显示出那控制与非控制间的感觉,进而延伸、流淌,大大拓展了水墨的表现力,从而更体现石佛像历史年轮的沧桑感。展示给观者一种理想与精神,一种震撼心灵的思想共鸣。




谭 军 TAN JUN

当代水墨丹青专场第三期(三)

1973年生,湖南湘潭人。

2005年,毕业于毕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
现居长沙,当代艺术家。


个展

2018年 秋狝|亦安画廊—上海。
2017年 行过|亦安画廊—北京。
2017年 半天堂|C-空间—北京。
2016年 半天堂|索卡艺术中心—台北。
2015年 薄物志|亦安画廊—北京。
2014年 谭军|亦安画廊台北—台北。
2014年 浮生叶子|亦安画廊—北京。
2013年 游离|亦安画廊—北京。
2008年 异语者•谭军纸上作品展|上海美术馆—上海。


作 品 赏 析

当代水墨丹青专场第三期(三)

薄物志.49

54×49cm 2018年 丙烯·手工云龙纸 镜心


竹,中国文化中一个辨识度极高、极度程序化的题材。也因为其文化辨识度,让它几乎成了每一个学习过中国画的人都会接触到的题材。


此幅虽然尺寸不大,但画面结构险峻,一反常见的直来直去,用单纯的弧线构建出有张力的结构,形成于萧瑟中透着自在的诡异境界。画家独特的纸张运用和绘画语言结合,营造出朴素、典雅的气质,这与竹的气质倒也意外的契合。竹,既是随处可见的“平民”物件,又被文化长期赋予涵义,超越着其“平民”身份。


要画好这样一个司空见惯的题材确非易事,而这幅小画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




刘 琦

LIU QI

当代水墨丹青专场第三期(三)

1979年生于山东博山
2001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教育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2005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国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
现任教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国画系意笔人物工作室

个展
2019年 “一瓢饮室”—刘琦个展|香港•方由美术。

2014年 “迁想”—刘琦个人作品展|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出版物
《<无境>当代青年艺术家丛书—刘琦》2010年12月,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 品 赏 析

当代水墨丹青专场第三期(三)

隋白兽

68×50cm 2018年 设色纸本 镜框

文/刘琦

我现在的作品面貌缘于对造型的思考。画面里的人物都来自我的生活。有了某个想法或者看到某个人的行为我就会把它变成画面,在画里体现我对人生、时间、生活的思考。我努力把我的造型单纯、简化,从上古的造型艺术里吸取单纯凝重的气息,追求造型背后的意味。我不相信先繁后简的规则。单纯并不等同于简单,一个好的造型要看它能传达出多少精神含量而不是靠表面的繁简。我也不相信“一气呵成,逸笔草草”,因为我的画要经过仔细推敲,每天画一小块,慢慢地控制,体会每一块颜色,墨色的微妙生长。直到最后,等我看习惯了,就由目光来结束它在画室的生命。




黄 威HUANG WEI

当代水墨丹青专场第三期(三)

1985 生于内蒙古包头市

2011 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4 毕业于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个展

2019 “阿赖耶——黄威•侯晓辉双人展” 上海醍醐艺术中心
2018 “行自在——黄威新作展” 上海醍醐艺术中心
2018 “岭上多白云——黄威画展” 北京大宝堂
2017 “山水胜义——黄威作品展” 上海醍醐艺术中心 
2016 “云图——黄威作品展” 香港Lucie Chang Fine Arts
2015 “禅•五色菩提——黄威作品展” 英国少林寺


作 品 赏 析

当代水墨丹青专场第三期(三)

幻影——圆觉

D57cm 2018年 纸本综合材料 镜框

西藏的游学经历开启了艺术家对于佛像绘画的不同表达。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云水瞬息万变,佛像身临其中如如不动,与来自于云水间升腾着的气汇聚合一,相望内观。天空中的彩虹极为绚烂,但不过为光的折射,本质为佛法所说的“空性”。这提示着我们不要执着于事物的表象,而要精进看到实相。



拍卖预告
精品赏析